- 使用场景
- 虚灵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空虚,缺乏思想深度或精神寄托。可以用来批评某人缺乏思考能力,空洞无物的言行。
- 例句
- 1. 他的言谈举止虚灵,毫无实质内容。2. 这个学生思想虚灵,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精神或思想空虚,没有实质内容。
- 基本解释
(1).指心灵。《朱子语类》卷一○二:“况 罗先生 於静坐观之,乃其思虑未萌,虚灵不昧。”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 朱本思 问:‘人有虚灵,方有良知,若草木瓦石之类,亦有良知否?’”
(2).空灵。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九:“心之虚灵,无有限量。如六合之外,思之则至,前乎千百世之已往,后乎千万世之未来,皆在目前。” 明 李东阳 《惺惺斋记》:“夫惺惺者,欲人不死其心,心不死则可以入道矣。夫心本虚灵,而理斯具,而事斯应。”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如均一‘心’字,有以虚灵知觉而言者,‘心之官则思’之类是也。”
- 延伸学习
- 1. 了解更多与虚灵相关的成语,如虚与委蛇、虚怀若谷等。2. 掌握更多形容人的精神状态的成语,如愚昧无知、聪明伶俐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的弟弟总是虚灵,不愿意做作业。初中生:他虚灵的表情让人看不出他究竟在想什么。高中生:这个小说的主人公虚灵的内心世界令人费解。
- 故事起源
- 虚灵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句话:“虚灵之心,杞国之事。”这句话描述了项羽在攻打杞国时,杞国的统治者虞舜心灵空虚,对国家事务漠不关心的形象。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虚灵记忆为“虚无的灵魂”,形象地表达人的精神空虚,没有实质内容。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 + 形容词
- 详细解释
- 虚灵一词由“虚”和“灵”两个字组成。虚指没有实质内容,空洞无物;灵指有生命力,有活力。因此,虚灵形容人的精神或思想空虚,缺乏实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