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钩舌这个成语常常用来描述言辞激烈的争论、辩论或争执场景。它可以用于描述政治演讲、辩论赛、论坛讨论等场合,也可以用于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口舌之争、争吵或争执。
- 例句
- 1. 他的钩舌之辞引起了争议。2. 在辩论赛中,选手们用钩舌的言辞争相攻击对方。3. 这位政治家以他的钩舌之辞赢得了选民的支持。
- 基本含义
- 指言辞犀利,能够引起争议或引起他人不悦的话语。
- 基本解释
钩断舌头。 唐 常山郡 太守 颜杲卿 被 安禄山 俘获,“ 禄山 不胜忿,缚之 天津桥 柱,节解以肉噉之,詈不絶,贼鉤断其舌,曰:‘復能駡否?’ 杲卿 含胡而絶。”事见《新唐书·忠义传中·颜杲卿》。后用以为典实。 宋 文天祥 《平原》诗:“哀哉 常山 惨鉤舌,心归朝廷气不慑。”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言辞相关的成语,如“口若悬河”、“妙语连珠”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钩舌之辞让班级里的同学们都不开心。2. 初中生:他在辩论赛中用钩舌的言辞击败了对手。3. 高中生:老师的钩舌之辞激励我们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4. 大学生:他以钩舌之辞批评了政府的政策,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帮助!
- 故事起源
-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中有一则故事,描述了齐国公子纠与鲁国公子无恤之间的争吵。公子纠以尖锐的语言攻击公子无恤,公子无恤则回应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曾子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公子纠被公子无恤的回答所击败,因此产生了“钩舌”这个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钩舌”这个成语与形状相似的物体联系起来,如用一把钩子勾住一张舌头,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钩”和“舌”两个字组成,表示言辞尖锐、刺激或具有争议性。
- 详细解释
- 钩舌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言辞尖锐、刺激或具有争议性的话语。使用这个成语,常常暗示着说话者以尖锐的语言攻击、挑衅或讽刺他人,可能会引起争论或者他人的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