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教育、培养人才的场景,也可用于形容一个组织或团队注重人才培养。
- 例句
- 1. 他一直致力于树人工作,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2. 这个学校注重树人,培养了许多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 基本含义
- 指培养人才,造就有用之才。
- 基本解释
◎ 树人 shùrén
[nurture men of talent] 培养人材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制度,以及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要树人,将来才能为国家做贡献。2. 初中生:学校开设了许多兴趣班,希望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来树人。3. 高中生:我们学校每年都会举办职业规划讲座,帮助我们树人,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4. 大学生:大学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培养能力的地方,我们要努力树人,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5. 成年人: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注重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不断树人,提升自己的能力。
- 故事起源
- 树人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孟子·公孙丑上》篇中。孟子说:“河上有梓木,不伐自落。大匠伐之,成器而已。”这里的“大匠”指的是有才能的人,而“梓木”则象征着人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才能的人就像梓木一样,只需给予适当的培养和引导,就能成为有用之才。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树木的形象联系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树木在阳光下茁壮成长,代表着人才在培养中不断成长发展。
- 词语结构
- 主语+谓语+宾语
- 详细解释
培养造就人材。《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穀;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尹知章 注:“树人,谓济而成立之。” 汉 刘向 《说苑·复恩》:“ 阳虎 得罪於 卫 ,北见 简子 曰:‘自今以来不復树人矣!’” 清 黄遵宪 《罢美国留学生感赋》:“欲为树人计,所当师四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