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臣附常用于贬义,用来形容那些过于谄媚、阿谀奉承的人。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为了迎合上级而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只会盲从的人。
- 例句
- 1. 他对领导总是一味臣附,没有自己的主见。2. 这个人太臣附了,什么事都只会迎合上级的意见。
- 基本含义
- 指臣子顺从君主,附和其意,形容人唯唯诺诺、卑躬屈膝。
- 基本解释
臣属依附。《孟子·滕文公下》:“ 有攸 不惟臣,东征,绥厥士女,篚厥玄黄,绍我 周王 见休,惟臣附于大邑 周 。”按,此是古《尚书》之文,今已亡逸, 梅赜 采入伪《武成》篇。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臣附相关的成语,例如“唯命是从”、“奴颜婢膝”等,以丰富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那个同学,他总是臣附着班长,不敢说自己的意见。2. 初中生:她一直臣附着老师,从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3. 高中生:我们班有一个同学,为了取悦老师,总是臣附着他,完全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 故事起源
- 臣附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据说,齐国有一位臣子叫郑庄公,他非常谄媚,对齐桓公言听计从,始终不敢有自己的主张。后来,郑庄公被称为“臣附郑庄”,成为贬义词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臣附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臣子低头弯腰,对君主唯唯诺诺,完全附和君主的意见。
- 词语结构
- 臣附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附”和宾语“臣”组成。
- 详细解释
- 臣附是由“臣”和“附”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臣指的是朝廷中的官员,附指的是追随、附从。臣附合在一起表示臣子顺从君主,附和其意,形容人唯唯诺诺、卑躬屈膝,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