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对某一领域非常了解的人,尤其是指对某种学问或技能有深入研究但并未正式受过传统教育的人。也可用于夸奖一个人的学识渊博、见解深刻。
- 例句
- 1. 他虽然没有受过正式的教育,但是他是个真正的门僧,对这个领域的知识了解得很透彻。2. 这位科学家虽然没有获得过学位,但他的研究成果却让人佩服,可以说是个门僧。
- 基本含义
- 指那些虽然没有出家,但对佛教非常了解,懂得佛法的人。
- 基本解释
指约定为大户人家做礼忏,平时并有往来的僧道。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杂记》:“ 令狐 赵公 在相位, 马举 为 泽潞 小将,因奏事到宅;会公有一门僧善气色,偶窥之,谓公曰:‘适有一军将参见相公,是何人?’”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九:“ 兴师 幼年出宅门,见其门僧,传相国( 张濬 , 兴师 父)处分,七笞之。”《警世通言·陈可常端阳仙化》:“﹝郡王﹞将乙侍者剃度为僧,就用他表字 可常 ,为佛门中法号,就作郡王府内门僧。”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佛教的基本教义和历史,了解更多关于佛教的成语和典故。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虽然不是学校的老师,但他对数学非常了解,真是个数学门僧。2. 初中生:我认识一个同学,他虽然没有参加过正式的音乐培训,但他的音乐水平非常高,可以说是个音乐门僧。3. 高中生:尽管他没有系统学习过编程,但是他对计算机非常熟悉,是个真正的编程门僧。4. 大学生:他虽然没有学习过艺术专业,但他对绘画非常有研究,可以称为艺术门僧。5. 成年人:他虽然没有法律背景,但对法律法规了解很透彻,可以称为法律门僧。
- 故事起源
- 《宋史·卷四百六十四·列传第二百二十三·宗澄传》中记载了一个关于门僧的故事。南宋时期,有一位名叫宗澄的人,他没有出家,却对佛教有很深的研究。有一次,他来到寺庙中与僧人们讨论佛法,展示了他的博学知识和深刻见解。僧人们对他赞叹不已,称他为“门外的僧人”,意思是他虽然没有成为僧人,但对佛法的理解却非常深刻。从此,人们用“门僧”来形容那些对某一领域非常了解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门僧”与“门外的僧人”进行联想,想象一个没有出家但对佛法非常了解的人站在佛寺的门外,与僧人们讨论佛法的场景,以此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词组成,没有特别的句法结构。
- 详细解释
- 门僧一词起源于佛教。门指门外,僧指出家人。成语中的“门僧”指的是那些虽然没有出家,但对佛教非常了解,懂得佛法的人。他们通常熟读佛经,了解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具备了一定的修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