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 bù shí zhōu sù ㄅㄨˋ ㄕㄧˊ ㄓㄡ ㄙㄨˋ
不食周粟
《史记·伯夷列传》:“ 武王 已平 殷 乱,天下宗 周 ,而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后以“不食周粟”谓清白守节。 老舍 《四世同堂》八七:“这四年里,我受了多少苦,完全为不食周粟!积极的,我没作出任何事来;消极的,我可是保持住了个人的清白!”
- 基本含义
- 不吃公家的粮食,指自己不占公家的便宜,不沾公家的好处。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不占公家的便宜,不沾公家的好处,表达一个人清廉自律,不贪图私利的品质。
- 故事起源
- 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太史公即司马迁,他在自序中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希望能够像古人一样,不享受公家的好处,不占公家的便宜,不食周粟。
- 词语结构
- 主语+不食+周粟
- 例句
- 1. 他一直秉持着不食周粟的原则,从不接受他人的贿赂。2. 作为一名公务员,他坚持不食周粟,始终保持廉洁奉公的作风。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一个饭店里,周围摆满了各种美食,但你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不食周粟,不去享受这些食物。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和道德观念,以及现代社会对廉政的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是一名老师,他一直告诉我要廉洁奉公,不食周粟。2. 初中生:作为学生干部,我要带头廉洁奉公,不占公家的便宜,不食周粟。3. 高中生:在面对诱惑时,我们要坚守原则,不食周粟,保持清廉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