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出降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较少使用,一般出现在历史故事、军事题材的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敌军投降或外国使节访问的场景。
- 例句
- 1. 敌军在我军的猛烈攻势下,最终出降投降。2. 外国使节来到我国,进行友好的出降访问。
- 基本含义
- 指敌军投降或外国使节出使。
- 基本解释
投降;归顺。《后汉书·岑彭传》:“﹝ 朱鮪 ﹞乃面缚,与 彭 俱诣 河阳 。帝即解其缚,召见之,復令 彭 夜送 鮪 归城。明旦,悉其众出降,拜 鮪 为平狄将军,封 扶沟侯 。”《三国志·蜀志·姜维传》:“ 钟会 攻围 汉 乐 二城,遣别将进攻 关口 , 蒋舒 开城出降, 傅僉 格鬭而死。”《新唐书·东夷传·高丽》:“明年正月, 勣 引道次 新城 ……城人缚戍酋出降。” 清 蒋良骐 《东华录》卷二:“ 明 副将标下官 李丰 率兵薙髮出降。”
(1).帝王之女出嫁。因帝王位处至尊,故称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太和公主 出降 回鶻 ,上御 通化门 送之,百僚立班于 章敬寺 门外。”《旧唐书·方伎传·一行》:“ 开元 十年, 永穆公主 出降,敕有司优厚发遣,依 太平公主 故事。”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公主出降》:“公主出降,亦设仪仗行幕,步障水路。凡亲王公主出则有之。”
(2).指宫女出嫁。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卷下:“ 魏武帝 宫人有 卢女 者,故将军 阴淑 之妹。七岁入 汉 宫……至 魏明帝 崩,出降为 尹更生 妻。”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战争、外交有关的成语,如投降、使节、抵挡等,可以帮助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级的队伍打得很好,对方的队伍最后不得不出降了。2. 初中生:历史课上学到,古代战争中,有些敌人在我军的攻势下选择出降。3. 高中生:外国使节来我国进行友好的出降访问,增进两国间的交流和合作。
- 故事起源
- 出降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时期。在古代的战争中,当敌军无法抵挡我军的攻势,或者外国使节来到我国时,他们会主动表示投降或访问,这就是出降的由来。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敌军或外国使节主动走出来向我方投降或访问,形成一个生动的画面,有助于记忆。
- 词语结构
- 出降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出”表示主动离开或者出现,而“降”表示屈服或者投降。
- 详细解释
- 出降是指敌军向我军投降,或外国使节来我国进行正式访问。它形容敌人或外国使者主动来到我方,表示屈服或示好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