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犹浇风。 唐太宗 《执契静三边》诗:“浇俗庶反淳,替文聊就质。”《金史·肖贡传》:“擢真才以振浇俗,核功能以理职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谐》:“乡中浇俗,多报富户役,长厚者至碎破其家。”参见“ 浇风 ”。
- 基本含义
- 指用高雅的言行来修饰和矫正庸俗的风气。
- 详细解释
- 浇俗是由动词“浇”和形容词“俗”组成的成语。浇,意为洒水、泼水;俗,指庸俗、平凡。浇俗的意思是用高雅的言行来矫正庸俗的风气,使之变得更加文明和优雅。
- 使用场景
- 浇俗一词常用于形容那些不拘小节、不随波逐流,以高尚的情操、优雅的举止影响他人的人。可以用来形容言谈举止高尚、文雅的人,也可以指引领社会风尚的人。
- 故事起源
- 浇俗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在古代,文人雅士常常以高尚的情操、优雅的举止来影响他人,以此来改善社会的风气。这种行为被称为“浇俗”,成为一种令人敬佩的品质。
- 词语结构
- 动词+形容词
- 例句
- 1. 他的言谈举止总是那么浇俗,给人一种高雅的感觉。2. 她用自己的行为来浇俗,让周围的人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浇俗理解为用高雅的水来洒在俗气的地方,将其浇灭。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浇俗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有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文人雅士的故事和作品,深入了解他们如何通过浇俗来改善社会风气。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够成为一个能够浇俗的人,让周围的人都变得更加优雅文明。2. 初中生:老师教育我们要有高尚的品质,不要被庸俗的风气所影响,要学会浇俗。3. 高中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些人用自己的行为来浇俗,让我深受启发。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应该以高尚的情操、优雅的举止来影响他人,做一个能够浇俗的人。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和记忆“浇俗”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