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晃动旗帜。形容闪电。 唐 韩愈 《讼风伯》:“山升云兮泽上气,雷鞭车兮电摇帜。” 宋 孔平仲 《夏旱》诗:“雷声隆隆电摇帜,雨竟无成空混热。”
- 基本含义
- 摇动旗帜,表示自己的立场或主张。也指挥旗。
- 详细解释
- 摇帜是指摇动旗帜,用来表示自己的立场或主张,也可以指挥旗。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们坚定不移地维护自己的信仰、主张或立场。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或团体在面对困难、挑战或批评时,坚定不移地维护自己的信仰、主张或立场。
- 故事起源
- 摇帜一词最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当时,项羽将军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战争中,他的军队遭遇了重大挫折,士兵们纷纷退缩。为了鼓舞士气,项羽亲自拿起大旗,高高举起,大声呼喊:“我是大梁的项羽,我要摇帜!”他的坚定和勇敢激励了士兵们,最终取得了胜利。从此,“摇帜”就成为了坚持信仰、立场或主张的象征。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
- 例句
- 1. 在困难面前,我们要摇帜坚持自己的信念。2. 他在面对批评时,始终摇帜不动,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摇帜”这个成语和项羽将军在战场上高举大旗的形象联系起来,帮助记忆其基本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信仰、立场或主张相关的成语,如“坚持不懈”、“守株待兔”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摇帜,坚持每天写日记。2. 初中生:在班级竞选中,我要摇帜,坚持为同学们争取权益。3. 高中生:面对压力,我要摇帜,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