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假道通常用来形容某人采取诡计、伪装或欺骗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个成语常常在批评某人不诚实、虚伪或不道德的行为时使用。
- 例句
- 1. 他总是通过假道来获得别人的信任。2. 这个商人以假道的手段来骗取顾客的信任。
- 基本含义
- 指以虚假的借口或手段来达到某个目的。
- 基本解释
◎ 假道 jiǎdào
[via;by way of] 经由;取道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你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欺骗、虚假有关的成语,比如“画蛇添足”、“掩耳盗铃”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用假道说服了老师给他加分。2. 初中生:她利用假道来欺骗同学,得到了更多的零花钱。3. 高中生:政客常常利用假道来获得选民的支持。4. 大学生:他通过假道骗取了公司的机密信息。
- 故事起源
- 假道最早出现在《晋书·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九十九》中的一则故事。故事讲述了晋代的官员孙盛因为怀才不遇而对政府不满,于是他决定采取欺骗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在一次宴会上故意喝醉,然后假装犯了错,请求被罚。这样一来,他就得到了被罚的机会,也成功地引起了上司的注意。这个故事成为了“假道”的来源。
- 英文翻译
1.by way of; via
- 记忆技巧
- 记忆成语可以通过结合形象和联想来帮助记忆。对于“假道”,你可以想象一个人走在一条虚假的道路上,这个道路看起来很真实,但实际上是虚假的。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你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假道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假”和“道”。其中,“假”表示虚假、不真实,而“道”表示方法、手段。
- 详细解释
(1).借路。《左传·僖公二年》:“ 晋 荀息 请以 屈 产之乘,与 垂棘 之璧,假道于 虞 以伐 虢 。” 杜预 注:“自 晋 适 虢 ,途出於 虞 ,故借道。”《南齐书·张欣泰传》:“及虏引退,而洲上餘兵万人,求输五百匹马假道, 慧景 欲断路攻之。”《新五代史·杂传·赵匡凝》:“ 李克用 遣人以书币假道于 匡凝 ,以聘于 杨行密 。”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二幕:“ 秦国 这次派遣使臣到 韩国 来的意思,一面是来报聘,一面是想假道。”
(2).犹言借助。《庄子·天运》:“古之至人,假道於仁,託宿於义,以游逍遥之虚,食於苟简之田,立於不贷之圃。” 朱光潜 《诗论》第六章:“诗是直接打动情感的,不应假道于理智。”
(3).宽容诱导。《荀子·王制》:“凡听,威严猛厉而不好假道人,则下畏恐而不亲,周闭而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