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列罗通常用于形容文辞、言辞、批评、评论等方面,表示某人的话语或文章非常锐利,能够直接刺中要害。这个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新闻评论、辩论赛等场合。
- 例句
- 1. 他的评论总是列罗,直指问题的核心。2. 这篇文章列罗了社会问题的本质。
- 基本含义
- 指言辞犀利,锋芒毕露。
- 基本解释
罗列,陈列。 南朝 梁 萧统 《殿赋》:“雕丹文於簷际,鏤华形以列罗。”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太守》:“每至则醇醪饍饈,满前列罗,不审从何处得来。”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言辞锋利的成语,如“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回答非常列罗,直接点出了问题的原因。2. 初中生:老师的批评总是列罗,让我们受益匪浅。3. 高中生:他的演讲语言非常列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4. 大学生:这篇论文列罗了社会问题的本质,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 故事起源
- 列罗的故事起源于《史记·李斯列传》。李斯是秦朝的重要官员,他曾经在秦始皇面前直言进谏,指出了秦朝的一些问题。李斯的话语锋芒毕露,直接点出了问题的症结,因此被形容为“列罗”。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将“列罗”联想为一把锋利的刀子,用来形容人的言辞锋芒毕露。
- 词语结构
- 列罗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列罗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的言辞犀利,锋芒毕露。形容某人说话或写作时,用词犀利,意思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往往能一针见血地点出问题的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