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疾力常用于形容人的行动迅速、有力,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力量或能力的强大。例如,他疾力奔跑,迅速冲过终点线。这个公司的发展疾力惊人,成绩斐然。
- 例句
- 1. 他疾力奔跑,迅速冲过终点线。2. 这个公司的发展疾力惊人,成绩斐然。
- 基本含义
- 指行动迅速,力量强大。
- 基本解释
工作或战斗快速而努力。《荀子·荣辱》:“孝弟愿慤,軥録疾力,以敦比其事业而不敢怠傲。” 杨倞 注:“疾力谓速力而作也。”《淮南子·泰族训》:“故仁莫大於爱人,知莫大於知人。二者不立,虽察慧捷巧,劬禄疾力,不免於乱也。”《汉书·灌婴传》:“又从攻 秦 军 亳 南、 开封 、 曲遇 ,战疾力,赐爵执帛,号 宣陵君 。”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攻战速疾也。’疾,急速也;力,强力也。”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疾力相关的成语,例如“疾风知劲草”、“疾恶如仇”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疾力奔跑,迅速跑到了终点。2. 初中生:他疾力地击球,将球狠狠地打了出去。3. 高中生:这个公司的发展疾力惊人,取得了很大的成就。4. 大学生:她疾力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 故事起源
- 疾力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原文是“疾力之事,无不成焉”。这句话出自《左传·宣公十年》。故事讲述了齐国的宣公十年,当时齐国内乱,宣公担心自己的国家会被攻打。于是他召集了大臣们开会商议对策。有人建议宣公派人去魏国求援,但是他担心魏国不会帮助他。最后,一个叫郑国的大臣主张派人去晋国求援。他说:“晋国的疾力之事,无不成焉。”意思是晋国的行动迅速、力量强大,必定会帮助齐国。宣公接受了郑国的建议,派人去晋国求援,最终齐国得到了晋国的援助,成功击退了敌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疾力想象成一匹奔腾的马,迅速而有力地冲向目标。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疾力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语 + 疾力 + 的 + 事
- 详细解释
- 疾力是由“疾”和“力”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疾意为快速、迅猛,力指力量、能力。疾力合在一起表示行动迅速、力量强大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