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谓从事文牍工作。 宋 宋祁 《送黄秘校书》诗:“妙龄看试牘,共嘆俊登喧。”
(2).犹试卷。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繁称》:“凡斯等类,始於駢丽华词,渐於尺牘小説。而无识文人,乃用之以记事,宜乎试牘之文,流于茁轧,而文章一道入混沌矣。”
- 基本含义
- 指试图以文字表达自己的意思。
- 详细解释
- 试牍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试”指尝试,尝鲜;“牍”指文书、文件。试牍的基本含义是指尝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意思,试图通过书写来传递信息或表达观点。
- 使用场景
- 试牍常用于形容人们在文学创作、写作或表达意见时的努力和尝试。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写作中努力尝试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者形容一个人在与他人沟通时努力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 故事起源
- 试牍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的故事。相如是西汉时期的一位才子,他曾经向汉武帝献上了一篇文章,但是文章被汉武帝认为没有实际用处。相如为了证明自己的文章有价值,就向汉武帝提出了一个要求,他说:“请陛下试一试我的文章。”于是,汉武帝就试着读了相如的文章,结果发现文章确实有价值,于是赐给了相如一匹宝马。后来,人们就用“试牍”来形容试图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试牍是一个动宾短语,其中,“试”是动词,表示尝试;“牍”是宾语,表示文书、文件。
- 例句
- 1. 他在写小说时,常常试牍几次才能找到最合适的表达方式。2. 这篇演讲稿经过了多次修改,他试牍了很多次才确定最终版本。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试牍”与尝试用笔试字的场景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自己在努力用笔试着写字,表达自己的意思。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写作、表达相关的成语,如“纸上谈兵”、“文不加点”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试牍写日记,记录我的成长。2. 初中生:我们班组织了一次作文比赛,我试牍了很多次才写出一篇满意的作文。3. 高中生:我在准备大学申请材料时,试牍了很多次的个人陈述,希望能让招生官看到我的优势。4. 大学生:我正在写毕业论文,试牍了很多次才找到最佳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