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指公卿以下众官。《国语·周语上》:“王乃使司徒咸戒公卿、百吏、庶民。”《荀子·强国》:“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韩诗外传》卷六:“如是则羣下百吏,莫不脩己,然后敢安仕。”
- 基本含义
- 指官员众多,官僚主义严重的现象。
- 详细解释
- 百吏一词源自《战国策·齐策四》:“百吏之徒,不得不繁以奉事。”意为官员众多,官僚主义严重。形容政府机构庞大,官员层级繁琐,行政效率低下。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批评官僚主义现象,描述政府机构庞大,官员众多,办事效率低下的情况。可以用来描述社会现象、政府部门、组织机构等。
- 故事起源
- 《战国策·齐策四》记载了“百吏”一词的起源。当时的齐国官员众多,官僚主义严重,政府机构庞大,办事效率低下,因此形成了“百吏”一词。
- 词语结构
- 百吏是一个名词结构,由“百”和“吏”两个字组成。
- 例句
- 1. 这个部门的百吏繁多,办事效率很低。2. 政府机构庞大,官员众多,百吏之间缺乏协调合作。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百吏”与官僚主义、政府机构庞大等概念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办公室里坐满了官员,大厅里人山人海,形成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官僚主义相关的成语,如“官样文章”、“官官相护”等,了解更多与政府机构、官员层级相关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政府里的百吏太多了,办事效率很低。2. 初中生:这个组织的百吏繁琐,工作效率很低。3. 高中生:社会上的官僚主义现象严重,百吏之间缺乏协调合作。4. 大学生:政府机构庞大,百吏之间缺乏高效沟通,导致办事效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