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耆宿一词常用于赞美年长者的智慧和经验,也可以用来形容在某个领域或行业有很高造诣的人。在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赞美老师、导师、长辈或有丰富经验的专家。
- 例句
- 1. 这位老师是我们学校的耆宿,他的教学经验非常丰富。2. 这个行业的耆宿们都在这个研讨会上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
- 基本含义
- 指年纪大、经验丰富的人。
- 基本解释
◎ 耆宿 qísù
[venerated old people] 指有名望有学问的老年人
耆宿大贤,多见废弁。——《后汉书·樊儵传》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中尊重长者和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性,以及尊敬老师、长辈和有经验的人的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奶奶是耆宿,她告诉我很多有趣的故事。2. 初中生:我们学校的历史老师是一位耆宿,他教我们很多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知识。3. 高中生:我希望将来成为一位耆宿,能够在自己的领域有很高的成就和经验。
- 故事起源
- 耆宿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其中有一段描述了孟子与荀卿的对话。荀卿是孟子的学生,他年纪虽小,但是却很聪明,经常可以说出像耆宿一样的智慧言辞。所以,耆宿一词就是从荀卿的形象中引申出来的。
- 英文翻译
1.[书] venerated old people (of a community)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耆宿”这个词与年长的人联系起来,想象一个智慧丰富的老人在分享他的经验和知识。
- 词语结构
- 耆宿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亦作“ 耆夙 ”。年高有德者之称。《后汉书·樊儵传》:“耆宿大贤,多见废弃。”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臣子失礼於君亲之前,幼贱悖慢於耆宿之坐。”《旧唐书·宦官传·高力士》:“ 代宗 以其耆宿,保护先朝,赠 扬州 大都督,陪葬 泰陵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一·阁部形迹》:“ 马钧阳 以十二年本兵,加少傅,改吏部,最称耆夙。”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四:“ 张一麐 是参政员之一,以最年长的耆宿关系,已推定由他在参政会上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