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丛生的苔藓。 南唐 李中 《江次维舟登古寺》诗:“輟櫂因过古梵宫,荒凉门逕锁苔茸。”《新华日报》1942.7.2:“密密丛丛,上下是几十尺高的大树枝干,下面是生满苔茸的石块。”
- 基本含义
- 形容植物长得茂盛,苍翠鲜美。
- 详细解释
- 苔是指生长在石头、树木等表面的青苔,茸是指茂盛的样子。苔茸形容植物生长得旺盛、茂密、繁茂的样子。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植物茂盛、繁荣的景象,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兴旺、充满生机的状态。
- 故事起源
- 据说,苔茸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中的一段描述。这段描述讲述了一个国君在出征前,看到宫中的植物茂盛繁荣,就说:“吾欲以吾身试之。”意思是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宫中的植物一样茂盛繁荣。后来,人们就用“苔茸”来形容植物茂盛、兴旺的景象。
- 词语结构
- 苔茸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形容词组成,形容词的顺序不能颠倒。
- 例句
- 1. 这片森林里的树木苔茸蔓生,美不胜收。2. 春天来了,大地上的花草树木都变得苔茸茂盛。3. 这家餐厅的植物装饰苔茸生辉,给人一种绿意盎然的感觉。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片茂盛的森林,树木上长满了苔藓,形成了一个苔茸蔓生的景象。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植物相关的成语,如“花团锦簇”、“枝繁叶茂”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春天来了,公园里的花草长得苔茸蔓生。2. 小学生:我家的花园里有很多苔茸茂盛的植物,看起来非常漂亮。3. 初中生:这个公园里的树木苔茸蔓生,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4. 高中生:这个城市的花坛里花草长得苔茸茂盛,给人一种绿意盎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