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愤耻一词常用于描述在面对不公正、不道德或不体面的行为时所产生的强烈情绪。它可以用来表达对社会不公、个人失误或他人行为的愤怒和羞愧之情。
- 例句
- 1. 面对这种不公正的待遇,他感到愤耻难当。2. 这种行为令人愤耻,我们不能容忍。3. 他的背叛行为让我感到愤耻和失望。
- 基本含义
- 极其愤怒和羞愧。
- 基本解释
(1).积久之耻辱。 唐 李翱 《论事疏表》:“窃见陛下即位以来,招怀不廷之臣,诛寇贼十餘事,刷五圣之愤耻,为后代之根本,自古中兴之盛,孰有及者?”
(2).愤恨羞耻。 张孝若 《辛亥革命前后》第一节:“自见乙未 马关 订约,不胜愤耻,即注意实业、教育二事。”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愤耻相关的成语,例如“愤世嫉俗”、“愤然不平”等。这些成语都与愤怒和不满有关,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愤耻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当我看到有人欺负弱小的动物时,我感到愤耻,因为这是不对的。2. 初中生:他对老师的不公正评价感到愤耻,因为老师应该公正对待每个学生。3. 高中生:面对社会上的不公正现象,我们应该感到愤耻,而不是袖手旁观。
- 故事起源
- 该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传·僖公二十年》。故事中,晋国的大夫子产在国君面前为人所诬陷,被指控犯下了罪行。尽管事实并非如此,但子产并未辩驳,而是选择了默默地离开。他的行为引起了国君的愤怒和羞愧,使他深感愧疚。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愤”和“耻”两个字与愤怒和羞愧这两种强烈的情绪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自己面对不公正或不道德的行为时,内心充满了愤怒和羞愧的情绪。
- 词语结构
- 愤耻是由“愤”和“耻”两个字组成的。其中,“愤”表示愤怒,而“耻”表示羞愧。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极度愤怒和羞愧的意思。
- 详细解释
- 愤耻指的是感到极度愤怒和羞愧的情绪。它表达了对某种不公正、不道德或不体面的行为或事件的愤怒和羞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