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理问的词语解释
理问的意思
拼音:lǐ wèn    注音:ㄌㄧˇ ㄨㄣˋ
使用场景
理问常用于教育、学术、科学等领域,用来鼓励人们思考和提问,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的产生。它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鼓励人们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积极运用理性思考和提问的能力来解决。
例句
1. 学习不仅仅是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理问。2.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先理问自己,再向他人寻求帮助。3.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理问的习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基本含义
理问指理性思考和询问问题。它强调通过思考和提问来探求真理和解决问题。
基本解释

(1).审理,讯问。《元史·刑法志一》:“其鬭讼……及科差不公自相告言者,从本管理问。”《水浒传》第二六回:“原来县吏都是与 西门庆 有首尾的,官人自不必説;因此,官吏通同计较道:‘这件事难以理问。’”
(2).官名。 元 行省有理问所,置理问、副理问等官; 明 清 时为布政使司直属官员之一。掌勘核刑名。《元史·百官志七》:“理问所,理问二员,正四品;副理问二员,从五品。”《明史·职官志四》:“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理问一人,从六品,副理问一人,从七品。”《清史稿·职官志三》:“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省各一人……理问所理问,从六品。”《清史稿·职官志三》:“理问掌推勘刑名。”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相关的成语和俗语,如“探究”、“质疑”、“追根究底”等,可以进一步扩展对理问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我们要勇于理问,不懂的问题要勇敢地提出来。2. 初中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时,我们要学会理问,用思考和实验来解决问题。3. 高中生:理问是培养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的重要方式,我们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出问题,追求真理。
故事起源
理问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鹿鸣》一篇:“理我其言,言而永言。”这句话表达了通过理性思考和提问来探求真理,并将其传承下去的意义。后来,这个词语逐渐演变为成语,成为鼓励人们思考和提问的象征。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理问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坐在书桌前,认真思考并提出问题,用脑力来理解和探究问题的本质。
词语结构
理问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详细解释
理问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理”指理解、理性,表示通过思考和分析来理解问题或事物的本质;“问”指询问、提问,表示通过提出问题来获取信息或答案。理问强调通过理性思考和提问来探求真理,解决问题,是一种追求知识和智慧的行为。
(0)
诗文中出现“理问”的诗词

江帆

江帆去去可肠断,千古万古越王台。

埽空黄叶晚风定,飞尽碧天晴鸟回。

半生无成坐笔砚,万事不理问樽罍。

年年看梅今白首,已矣英雄留七哀。

(0)

书寄会丛上人

昔闻大乘说禅通,形形色色尽皆空。

我观世间一切法,无空等与大空同。

日月星辰雷电击,江山大地豁浑濛。

混元一气谁凿辟,生人生物无终穷。

有身既非本来面,春华秋叶落还浓。

哎约一声天地晓,条条赤木白与红。

吮乳便觉滋味好,饥食渴饮欲恶攻。

甜桃苦李不相让,爱河欲海恣蛟龙。

予将此理问会丛,丛拈针线把衲缝。

他诵金刚摆严偈,我念大学和中庸。

尔我彼此同床梦,譬以歧路不同踪。

谁知三教本一教,千派万派总朝宗。

会丛叩我空乎否,茫无对答嘴都空。

色即是空空即色,错差一线堕禅狐。

我亦不解空空理,学得空空知也无。

君不见敲石出星火,引镜现形模,空空色色漫糊涂。

从此打散蒲团坐,省却面壁剩工夫。

(0)

闻致政胡朝请多藏书以诗借书目

万事不理问伯始,藉甚声名南郡胡。

远孙白头坐郎省,乞身归来犹好书。

手抄万卷未阁笔,心醉六经还荷锄。

愿公借我藏书目,时送一鸱开锁鱼。

(0)

题南华观

试拈真理问南华,生死元如觉梦何。

昼夜曾停觉梦否,古今还续死生么。

潼山岁岁生春草,睢水年年有绿波。

子逝于今已千岁,觉时何少睡时多。

(0)

同袭美游北禅院

连延花蔓映风廊,岸帻披襟到竹房。

居士祗今开梵处,先生曾是草玄堂。

清尊林下看香印,远岫窗中挂钵囊。

今日有情消未得,欲将名理问思光。

(0)

维摩居士赞

到处毁僧骂佛,知佗有官无官。

善现屡遭呵责,瞿昙也被热谩。

只有文殊不肯,吃气出来理问

遮汉自知无理,当时口似磉盘。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