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挟山超海常用作形容人的抱负和胆识,可以用来赞美那些有雄心壮志、敢于迎接挑战的人。例如,在职场中,你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敢于挑战困难,勇往直前的同事或领导。
- 例句
- 1. 他是一个有着挟山超海精神的年轻人,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最终成功创业。2. 她的抱负和勇气使她能够挟山超海,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 基本含义
- 指背负着山川,跨越大海,形容人具有伟大的抱负和胆识。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传说和历史,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来拓展你的语言和文化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要像超人一样挟山超海,勇敢地面对挑战。初中生:他有着挟山超海的抱负,立志要成为一名科学家。高中生: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要有挟山超海的勇气和决心,不畏艰难,不退缩。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郑国公的将军,他带领着一支军队要去征服敌人。途中,他们遇到了险阻重重的山川和汹涌的大海,但郑国公并没有退缩,而是带领着军队勇往直前,最终成功战胜了敌人。人们为了纪念郑国公的英勇和胆识,就用“挟山超海”来形容有抱负和胆识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你可以想象一个人背负着高山,脚踩着大海,勇往直前的场景,这样就能够形象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挟山超海是由三个词语组成的成语,每个词语都有自己的意思,但结合在一起才能完整表达出成语的含义。
- 词语解释
- xié shān chāo hǎi ㄒㄧㄝ ˊ ㄕㄢ ㄔㄠ ㄏㄞˇ
挟山超海(挾山超海)
夹着 泰山 跨越北海。喻不可能做到的事。语本《孟子·梁惠王上》:“挟 太山 以超北海,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刚正》:“挟山超海之力,望此犹轻;迴天转地之威,方斯更烈。” 明 卢象昇 《与某书》:“某以一身,肩荷七省,何异挟山超海之难。”亦省作“ 挟山 ”。《后汉书·王畅传》:“以明府上智之才,日月之曜,敷仁惠之政,则海内改观,实有折枝之易,而无挟山之难。”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