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30日(农历四月初三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东风吹马耳的词语解释
东风吹马耳的意思
拼音:dōng fēng chuī mǎ ěr    
使用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于形容某人对他人的意见或建议置之不理,不加理会的情况。也可以用于批评某人对重要事情不重视,漠视他人的意见。
例句
1. 他的朋友们多次劝告他不要去那个危险的地方,但他却东风吹马耳,还是去了。2. 老师多次提醒他认真学习,但他总是东风吹马耳,不予理会。
基本含义
形容人对别人的忠告或劝告不予理会,听而不闻。
基本解释
东风吹马耳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例如“对牛弹琴”、“对症下药”等,来丰富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多次告诉他不要玩手机,但他就像东风吹马耳一样,还是玩得不亦乐乎。2. 初中生:父母多次劝告他不要熬夜学习,但他总是东风吹马耳,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朋友们多次劝告他不要参加那个危险的比赛,但他却东风吹马耳,坚持要参加。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相传,在楚汉战争时期,刘邦的大将韩信曾多次劝告项羽不要轻敌,但项羽却听而不闻,最终导致了楚汉战争的失败。后来,人们就用“东风吹马耳”来形容对他人的忠告不予理会的行为。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春天的东风吹来,马却听不到声音,表示对他人的劝告置之不理。可以通过这个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其中“东风”和“马耳”分别表示春天的风和马的耳朵,通过比喻的方式构成了这个成语的意义。
详细解释
东风是指春天的风,象征着温暖和生机;马耳是指马的耳朵,象征着听觉。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人对他人的忠告或劝告置若罔闻,不予理睬,听而不闻。
(0)
诗文中出现“东风吹马耳”的诗词

孙元实春游图

先生读书不闭户,坐阅鸿濛窥太古。

衣冠潇洒武前修,礼乐从容出东鲁。

文章光焰驾李杜,李杜后来称独步。

谈辩风生四座春,胸中别有天台赋。

相逢抵掌不露机,却说少年骑马时。

春光淡沱随所之,好山好山多赋诗。

转首东风吹马耳,犹记松阴调绿绮。

杖藜不惮步行迟,孰谓画图无乃是?

我生山野无所谋,白日灌园夜饭牛。

安得先生与之游,买酒共上黄鹤楼。

(0)

危大著出守潮阳同舍饯别用杜工部北风随爽气南斗近文星分韵赋诗得北字

天地清淑气,人才随所得。

君独禀其全,济之以学力。

苍皮四十围,直干二百尺。

填胸书万卷,绚采云五色。

清和閒韶濩,劲直沮金石。

间气之所钟,表表才称德。

韫藏不自衒,况复耐官职。

颓波正流靡,不濡而不激。

平生忧国心,一语三叹息。

著庭史笔健,寒芒照东壁。

画省方翱翔,忽厌青绫直。

揭阳落天南,自诡何太啬。

东风吹马耳,刍秣甘远役。

时事棼如丝,宵衣尚顾北。

袖藏医国方,何以寿其脉。

行行无疾驱,有诏且前席。

(0)

怀古

浮云漠漠云摇天,乳燕翻飞落野田。

轩冕尽知为上客,衣冠谁解说前贤?

闭门种菜殊无策,坐石看松不记年。

世事东风吹马耳,锦帆金谷已茫然。

(0)

次韵戴彦叔见寄

人间制锦金粟尺,裁量无差较如一。

文章要是机轴同,新巧小奇何足识。

多君肯说江夏黄,剡中戴逵亦少双。

两穷相值各可笑,宁尔訾相非奇庞。

富贵不来良己巳,万事东风吹马耳

赌棋别墅要自佳,谁能更为苍生起。

无官只作常儿遇,布衣不羡流黄案。

玉楼佳召惜芳年,金谷俊游悲故主。

夫须小笠乌纱帽,城外孤村春水绕。

碧岩直上八百级,半空飞瀑看尤好。

古来隐者非怪迂,每从此地逃侵渔。

我生百拙兔守株,操觚逐食计甚疏。

岂有大志恢雄图,家无甔石心晏如。

焦先雅爱蜗牛庐,便欲往置烧丹炉。

桑君之书悬左肘,已非昔日攀云手。

江南春色苦无多,忍见行人折官柳。

但愿飞霜九转成,与君晚岁扶衰朽。

(0)

危大著出守潮阳同舍饯别用社工部北风随爽气

天地清淑气,人才随所得。
君独禀其全,济之以学力。
苍皮四十围,直干二百尺。
填胸书万卷,绚采云五色。
清和闲诏沪,劲直沮金石。
间气之所钟,表表才称德。
韫藏不自衒,况复耐官职,颓波正流靡,不濡而不激。
平生忧国心,一语三叹息。
著庭史笔健,寒芒照东壁。
画省方翱翔,忽厌青绫直。
揭阳落天南,自诡何太啬。
东风吹马耳,刍秣甘远役。
时事棼如丝,宵衣尚顾北。
袖藏医国方,何以寿其脉。
行行无疾驱,有诏且前席。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陶望龄 崔颢 汪应辰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项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