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一贯道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的品行、态度、行为等方面一直如一,没有变化。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事物的特点、性质等方面保持一致。
- 例句
- 1. 他的为人一贯道,从不欺骗他人。2. 这个公司一贯道,对员工非常关心和照顾。
-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或事物的态度、行为一直如一,没有变化或波动。
- 基本解释
会道门之一。起源于 山东 。初名“东震堂”,后 路中一 承办道务,取《论语》中“吾道一以贯之”,改名“一贯道”。1925年 路 死后,由 张光璧 继承。抗 日 战争期间, 张 投靠 日本 帝国主义并为其效劳。 日本 投降以后,又被国民党反动派控制利用。解放后,人民政府明令予以取缔。 周立波 《诸葛亮会》:“咱们得时刻留心,抓了这些,说不定还有。碰到形迹可疑的人,得赶紧报告。他们闹一贯道,什么道门的,都是遮眼法。”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佛教和中国文化中的道德观念,以加深对一贯道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妈妈一贯道,对我要求很高。2. 初中生:他在学习上一贯道,从不偷懒。3. 高中生:这个学校一贯道,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很重要。4. 大学生:他的演讲风格一贯道,深受听众喜爱。5. 成年人:她的工作态度一贯道,从不推诿责任。
- 故事起源
- 一贯道最早出现在《佛经》中,是佛教用语。后来,这个成语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被广泛使用。
- 英文翻译
1.a reactionary secret society which, under the cover of religious activities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佛教修行的概念联系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始终保持一贯的道德品质和修行态度,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一贯道是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一贯道源自佛教用语,原指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始终保持一贯的道德品质和修行态度。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形容一个人或事物一直如一,没有变化或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