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修学的词语解释
修学的意思
拼音:xiū xué    注音:ㄒㄧㄨ ㄒㄩㄝˊ
使用场景
修学常用于教育、学术、文化等领域,用来形容一个人通过学习和修炼来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学识。可以用于表扬一个人的努力学习和自我提升的精神,也可以用于鼓励他人要不断学习和修炼。
例句
1. 他一直努力修学,终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科学家。2. 通过不断修学,我成功地提升了自己的技能水平。
基本含义
指通过学习和修炼来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学识。
基本解释

◎ 修学 xiūxué
[attend school] 治学;研习学业
修学三年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修学相关的成语,如“修身养性”、“修炼身心”等,以丰富对修学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努力修学,争取考上好的中学。2. 初中生:我要通过不断的修学,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3. 高中生:我决心努力修学,为将来的大学生活做好准备。4. 大学生:大学生活是一个重要的修学阶段,我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期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5. 成年人:无论年龄有多大,我们都应该始终保持修学的精神,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
故事起源
《孟子·尽心上》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孟子的学生子思和子贡在修学上的不同表现。子思认为修学应该注重内在修养,而子贡则认为修学应该注重外在表现。孟子对子思的观点表示赞同,认为修学应该注重内外兼修,才能达到真正的修炼之道。这个故事传承下来,成为了修学这个成语的起源。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修学”这个成语与“努力学习”、“不断进步”等类似的概念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同时,可以创建自己的例句或故事,帮助记忆和理解该成语的意义。
词语结构
修学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修”和名词“学”组成。
详细解释

治学,研习学业。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盖少则志一而难忘,长则神放而易失,故修学务早,及其精专,习与性成,不异自然也。” 宋 张师正 《括异志·乐大卿》:“光禄卿 乐公 滋 ,性沉厚,少年修学时,尝就祖母寝榻前灯下看书。”

(0)
诗文中出现“修学”的诗词

楞严经偈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士,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

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

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

音声杂语言,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

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

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

其觉不恒一,云何获圆通。

触以所触明,无所不明触。

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凭尘如有所。

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

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

四维亏一半,云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

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

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如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

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

想念不可说,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话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鼻息本权机,祇令摄心住。

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

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

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

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

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

神通本宿因,何关性分别。

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

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

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

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

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

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我今白世尊,佛出婆娑界。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

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

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

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

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

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

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

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

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

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

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

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

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

佛母真三昧,汝闻微尘佛。

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

畜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

何不自闻闻,闻非自然生。

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

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脱,见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花,闻复翳根除。

尘消觉圆净,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尘登如在梦。

谁能留汝形,如世巧幻师。

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

尘垢应念消,成圆明净妙。

馀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

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

反□□自性,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

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證。

非唯观世音,诚如佛世尊。

訋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閒人,成就涅槃心。

观世音□□,自馀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

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沈沦,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馀者,真实心如是。

(0)

十二时颂·其十

人定亥,勇猛精进成懈怠。

不起纤豪修学心,无相光中常自在。

超释迦,越祖代,心有微尘还窒阂。

廓然无事顿清閒,他家自有通人爱。

(0)

五言诗·其二十一

念念催年促,由如少水如。

劝诸行过众,修学香无馀。

(0)

励学

买地不肥实,其繁系耕凿。

良田少锄理,兰焦香亦薄。

勿以听者迷,故使宫徵错。

谁言三岁童,还能分善恶。

孜孜日求益,犹恐业未博。

况我性顽蒙,复不勤修学

有如朝暮食,暂亏忧陨穫。

若使无六经,贤愚何所托。

(0)

和惠宰修县学韵

人爵非贵,天爵惟尊。贤哉惠侯,兴学祁门。

祁门之士,夙号有文。兑习久废,索居离群。

自侯来思,锐志兴复。士脱旧穴,迁于乔木。

人性本善,混混源泉。四端素具,若火始然。

谁其启之,君子德风。既修学宫,藏修其中。

内养克充,外养亦备。尔不吾负,吾宁尔弃。

坛名舞雩,乐道无欲。梁跨幽涧,潺潺漱玉。

面此清致,皆学之助。本心融明,庶几寡过。

滔滔世途,人而匪天。儿童之戏,殆类纸鸢。

(0)

题孙君山亭

长年乐道远尘氛,静筑藏修学隐沦。

吟对琴樽庭下月,笑看花木槛前春。

闲来欲著登山屐,醉里还披漉酒巾。

林壑能忘轩冕贵,白云黄鹤好相亲。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