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重大决策或困难抉择时的心理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在遇到困难时退缩不前,缺乏勇气和决心。
- 例句
- 1. 他在事业上一直曳履不前,缺乏决断力。2. 面对考试的压力,他曳履不前,不敢迈出第一步。
- 基本含义
- 踌躇、犹豫、不敢前进。
- 基本解释
拖着鞋子。形容闲暇、从容。 唐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初归京国赋诗言怀》:“殿庭捧日飘缨入,阁道看山曳履迴。”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四海承平无一事,朝朝曳履侍君王。” 刘师培 《文说》:“推之曳履歌商,声若出于金石。”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曳履”相关的成语,如“踌躇满志”、“犹豫不决”等,来拓展对于犹豫不前心理状态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在跳绳比赛前曳履不前,不敢上台表演。初中生:面对升学的选择,我曳履不前,不知道该选择什么专业。高中生:他在面对人生抉择时曳履不前,缺乏自信和勇气。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我曾经曳履不前,但最终还是勇往直前,取得了成功。
- 故事起源
- 曳履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十三年》中,原文为“曳履而不前”。传说当时,鲁国的公子曹在丧父后要前去哭丧,但是他一直犹豫不决,迈步不前。这个故事成为了“曳履”这个成语的来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曳履”联想为一个人走路时拖着脚步,犹豫不前的形象。可以通过想象这个形象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曳履意为行走时迈步不前,犹豫不决。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或险阻时,心生畏惧,不敢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