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修习常用于形容一个人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可以用于形容学习文化知识、修身养性、修习道德等方面。
- 例句
- 1. 他每天都很努力地修习,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2. 通过修习文化课程,她的修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 基本含义
- 指学习修养,修身养性。
- 基本解释
(1).演习;练习。《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山西 天水 、 陇西 、 安定 、 北地 处势迫近 羌 胡 ,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 晋 葛洪 《抱朴子·省烦》:“至乃讲试累月,督以楚挞,昼夜修习,废寝与食。”
(2).学习;研习。《南史·陈新安王伯固传》:“为政严苛,国学有墯游不修习者,重加檟楚,生徒惧焉,由是修业颇进。” 唐 白居易 《六十救学者之失》:“此由官失其业,师非其人,故但有修习之名而无训导之实也。” 元 郑廷玉 《金凤钗·楔子》:“小生造物低,闭了选场,在状元店修习一年,今年春榜动,却去应举去。”
(3).修行。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将登名山,服食养性,非有废也,事不兼济,自非絶弃世务,则曷缘修习玄静哉!”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张竭忠》:“ 天寳 中, 河南 緱氏县 东 太子陵 仙鹤观 ,常有道士七十餘人,皆精专修习,法籙斋戒皆全。”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 王继业 ﹞诣闕进所得梵夹舍利等,詔择名山修习。” 清 龚自珍 《长相思》词序:“既为祷祝之词,又以见山川清福,亦须从修习而来,殆不可妄得也。”
(4).修养;涵养。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摘抄》卷四:“盖公之宽大仁恕出於天性,不假修习。”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养性”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要认真修习功课,争取考好成绩。2. 初中生: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我决定每天都要修习一些文化知识。3. 高中生:通过修习道德课程,我希望能够培养自己的正确价值观。4. 大学生:大学生活是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除了专业知识,我们也要修习一些社交技巧。
- 故事起源
- 《礼记·大学》中有一句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的“修身”就是指修养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后来,人们将“修身”和“习学”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成语“修习”。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修习”与“修身养性”这个词联系起来,通过学习来修养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 词语结构
- 修习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修”和动词“习”组成。
- 详细解释
- 修习是一个由“修”和“习”两个字组成的成语。修指修养,习指学习。修习指通过学习来修养自己,提高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