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期约常用于商务谈判、合同签订、法律案件等场景中,强调双方的约定和义务。
- 例句
- 1. 他们之间有一个期约,双方必须遵守。2. 商务合作需要签订一份期约,明确双方的权益和义务。3. 他没有履行期约,失去了合作的机会。
- 基本含义
- 约定、合同
- 基本解释
(1).约定共同信守的事项。《六韬·敌强》:“中外相应,期约皆当。”《后汉书·南匈奴传》:“宜令 续 深沟高壁,以恩信招降,宣示购赏,明其期约。” 唐 韩愈 《送区册序》:“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 清 袁枚 《新齐谐·鬼买缺》:“此缺尚隔年月,此时不过预定期约耳。”
(2).约期;约会。 南唐 冯延巳 《思越人》词:“春睡着,觉来失秋千期约。” 宋 晏几道 《醉落魄》词:“对酒当歌寻思著。月户星窗,多少旧期约。”《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那晚, 张远 先去期约 阮三 。”
- 延伸学习
- 1. 学习了解更多与商务谈判、合同签订相关的词语和成语,如“签署合同”、“履行承诺”等。2. 学习了解法律知识,了解合同的法律效力和违约责任等。3. 阅读相关领域的案例和新闻,了解实际应用中的期约问题和解决方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们之间有一个期约,一起玩游戏不能作弊。初中生:签订一份期约,约定每天按时完成作业。高中生:商务合作需要签订一份期约,明确双方的权益和义务。大学生:与房东签订了一份租房期约,规定了租金和居住条件。成年人:双方达成了一项合作期约,共同开展项目并分享利润。
- 故事起源
-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位名叫扁鹊的医生,他曾经与仓公达成了一个期约,扁鹊治好了仓公的疾病后,仓公应当给予他一定的报酬。但是仓公并没有按照期约履行,扁鹊感到非常愤怒。后来,仓公又生了一场大病,扁鹊救治了他,但是他却没有收取任何报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期约是应当遵守的,如果违背期约,将会失去信用。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期约”拆分为“期”和“约”,并与“约定”、“合同”等词语联想,帮助记忆其含义和用法。
- 词语结构
- 名词+动词
- 详细解释
- 期约指双方或多方之间达成的一种约定或合同。它强调了双方在约定或合同中应当遵守的时间、条件、义务等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