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山名。山在 浙江省 奉化市 西,为 四明山 别峰,有 雪窦寺 、 妙高台 、 飞雪亭 、 千丈岩瀑 、 三隐潭瀑 等名胜。《景德传灯录·明州雪窦山常通禅师》:“ 明州 雪竇山 常通禪师 , 邢州 人也,姓 李 氏,入 鹊山 出家…… 大顺 二年,郡守请居 雪竇 ,鬱然盛化。” 元 成廷珪 《送澄上人游浙东》诗之一:“晓饭 天童 笋,春泉 雪竇 茶。”
(2).寺名。在 雪窦山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雪竇 在 四明 ,与 天童 、 育王 俱号名刹。”
(3). 唐 宋 时的一些高僧名号,因挂单 雪窦寺 而得名。 宋 苏轼 《再和并答杨次公》:“高怀却有 云门 兴,好句争传 雪竇 风。” 王十朋 集注:“ 次公 曰:‘ 雪竇禪师 有集行於世。’ 尧卿 曰:‘师讳 重显 ,字 隐之 , 遂州 李氏 子。后出家,受供,学经论业於乡里。晚参 随州 智门祚 和尚,遍游丛林,迁 四明 之 雪竇 。由是云门之道,復振於 江 浙 。’”
- 基本含义
- 比喻人的心地纯洁无暇。
- 详细解释
- 雪窦,古代佛教用语,窦指寺庙,雪窦即雪洞。寺庙的住持一般都是高僧,而佛教中的高僧往往被比喻为纯洁无暇,心地清净如雪,所以称为雪窦。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心地纯洁无暇,没有丝毫的污点和杂念。
- 故事起源
- 雪窦一词起源于佛教,佛教中的高僧往往被比喻为纯洁无暇的雪窦。
- 词语结构
- 雪窦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字组成。
- 例句
- 1. 她的心地如同雪窦一般纯洁。2. 这位高僧被人们称为雪窦。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将雪窦比喻为一个洞穴,洞穴中充满了洁白的雪,表示心地纯洁无暇。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有关佛教的知识,深入了解佛教文化和佛教中的高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心地像雪窦一样纯净,从不说别人的坏话。2. 初中生:他的品德高尚,真是一个雪窦般的人。3. 高中生: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上,很难找到一个雪窦般纯洁无暇的人。4. 大学生:他的内心深处有一个雪窦,永远不会被世俗的纷扰所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