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大纛 dàdào
[big banner] 古代行军中或重要典礼上的大旗
- 详细解释
军中或仪仗队的大旗。 宋 欧阳修 《昼锦堂记》:“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袞冕,不足为公贵。”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 乾 嘉 以来,朝士宗尚 汉 学,承学之士,翕然从风,几若百川之朝东瀛,三军之随大纛。”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十一》:“但独有狐鬼却仍在死尸上往来,从从容容地树起它占领一切的大纛。”
- 基本含义
- 指国家或地方的最高统帅。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拥有最高权威和指挥决策能力的人,如国家领导人、军队统帅、企业的最高管理者等。
- 故事起源
- 大纛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十一年》中,当时昭公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为了显示他的威严和权威,特地配备了最高统帅所使用的大纛。因此,大纛成为了昭公统治下的象征。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意为最高统帅。
- 例句
- 1. 他是我们公司的大纛,决策权都在他手中。2. 在这个团队中,他是大纛,决定着整个项目的发展方向。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大纛”想象成一个高高飘扬的旗帜,象征着最高权威和指挥决策的人。可以用“大纛”来形容那些拥有最高权威和指挥决策能力的人。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和统帅的相关知识,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军事历史和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班级的大纛,她决定我们的课程安排。2. 初中生:班主任是我们全年级的大纛,负责整个年级的管理和组织。3. 高中生:校长是学校的大纛,负责全校的教学管理和决策。4. 大学生:校长是大学的大纛,负责整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决策。5. 成年人:总统是国家的大纛,领导整个国家的发展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