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贼吏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的官员。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廉洁、不公正的官员,也可以用来警示人们不要效仿贼吏的行为。
- 例句
- 1. 这位官员以贼吏之行,败坏了党风政风。2. 那个地方的贪官污吏,简直就是贼吏的代表。
- 基本含义
- 指以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不法手段为生的官员。
- 基本解释
(1).酷吏。《史记·汲郑列传》:“﹝ 张汤 ﹞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 元 黄溍 《苏学士画像记》:“擢中书检校官,擿吏曹资序失当四十餘事,覈户工两曹过用钱几四十万緡,米六百餘石,斥去贼吏二十餘人。”
(2).古代指反叛者所任命的官吏。《旧唐书·刘洎马周等传赞》:“ 宾王 徒步, 洎 为贼吏,一见 文皇 ,皆登相位。” 清 顾炎武 《赠路舍人泽溥》诗:“復叙国变初, 山东 并贼吏。” 王蘧常 注引《淮城纪事》:“甲申春, 闯 预遣伪官於 山东 、 湖南 各处代任,伪官遣牌先至,輒以大兵在后,恐吓地方。”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贪官污吏”、“贪污受贿”等,以加深对官员贪腐行为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贼吏是坏人,我们要做好人。2. 初中生:政府要严惩贼吏,保护人民的利益。3. 高中生:贼吏的行为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4. 大学生:我们应该加强监督,防止贼吏的出现。
- 故事起源
- 贼吏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官员。据传,唐代时期,有一位叫李贼的官员,他贪污受贿、滥用职权,行为十分恶劣。后来,他被上级发现并处罚,成为了贼吏的代表。因此,贼吏成为了贪污滥用职权的代名词。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官员头戴贼帽,手里拿着贼的工具,形象地展示了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的行为。
- 词语结构
- 贼吏这个成语由两个字组成,可以作为主语、宾语或定语使用。
- 详细解释
- 贼吏一词由“贼”和“吏”两个字组成。其中,“贼”指盗贼、不法之徒,“吏”指官员、公职人员。贼吏指的是那些以不法手段为生的官员,他们通过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行为违法犯罪,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