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秦 汉 亭中的差役。《史记·高祖本纪》“令求盗之 薛 治之” 司马贞 索隐引 汉 应劭 曰:“旧亭卒名‘弩父’, 陈 楚 谓之‘亭父’,或云‘亭部’, 淮 泗 谓之‘求盗’也。”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精物妖怪百端》:“亭卒上楼扫除,见死妇,大惊,走白亭长。”
- 基本含义
- 指在亭子里休息的巡逻士兵,比喻守卫在某个地方的人。
- 详细解释
- 亭卒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守卫制度,指在亭子里休息的巡逻士兵。亭子通常建在道路或边境上,士兵在亭子里休息,同时也负责守卫周围的地区。成语“亭卒”比喻守卫在某个地方的人,表示他们忠诚、坚守岗位。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坚守岗位、忠诚守护。可以用来形容军人、警察等守卫者,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职业或个人在工作、责任等方面的忠诚和坚守。
- 故事起源
- 亭卒一词最早出现在《韩非子·八议》中,其中有一段话描述了亭卒的工作和责任。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守卫制度,亭卒是古代中国守卫边境和道路的士兵。
- 词语结构
- 亭卒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 例句
- 1. 他是一名真正的亭卒,对工作非常认真,从不敷衍塞责。2. 这个团队的成员都像亭卒一样,坚守岗位,全力以赴。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亭卒”与“坚守岗位”、“忠诚守护”等概念联系起来,通过想象亭子里的士兵休息并守卫周围的地区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中国的守卫制度和亭卒的工作职责,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守株待兔”、“守土有责”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亭卒是保护我们的英雄,他们勇敢地守护着我们的安全。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像亭卒一样坚守学习的岗位,努力成长。高中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像亭卒一样坚守信念,不轻易放弃。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像亭卒一样承担起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