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表达对亲人或朋友的离世而感到的悲痛之情。也可用于形容失去重要人物或事物后的遗憾和悲伤。
- 例句
- 1. 他父亲去世后,整个家庭都笼罩在余哀之中。2. 失去亲人是一种无法言表的余哀。
- 基本含义
- 指丧失亲人或朋友后所感受到的悲痛之情。
- 基本解释
不尽的悲哀。《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餘哀。”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上有愁思妇,悲叹有餘哀。” 唐 杜甫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诗:“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餘哀。”
- 延伸学习
- 1. 学习相关成语:哀思、哀痛、哀悼2. 了解相关文化:可以了解中国传统的丧葬礼俗和哀悼文化,以及不同地区对于丧葬的习俗和风俗。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朋友悲伤地告诉我,她的狗狗去世了,她一直沉浸在余哀之中。2. 初中生:听说他的爷爷过世了,他整天都在学校里默默地承受着余哀。3. 高中生:他的好友在车祸中不幸去世,他为了纪念他,每年都会举办一场余哀的音乐会。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
- 故事起源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有一则故事:楚襄王去世后,楚国的大夫们都感到悲痛万分。其中有一位叫余哀的大夫,他悲痛之余,仍然坚守岗位,不去追随襄王。人们对他的忠诚和坚持非常赞赏,于是就以他的名字“余哀”来形容失去亲人后的悲痛。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余哀”与“悲哀”进行对比记忆,两者发音相似,且都表示悲痛之情。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成语结构。
- 详细解释
- 余哀一词由“余”和“哀”两个字组成。余,表示剩余、残余之意;哀,表示悲痛、伤心之意。合在一起,表示失去亲人或朋友后,所剩余的悲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