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犹儒服。《后汉书·儒林传论》:“其服儒衣,称先王,游庠序,聚横塾者,盖布之於邦域矣。” 唐 杜甫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诗:“儒衣山鸟怪, 汉 节野童看。”
(2).指穿儒服。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卢双月》:“儿明作丈夫装,出与当世儒衣儒冠者流周旋晋接。”
(3).借指儒生。 唐 皇甫曾 《送裴秀才贡举》诗:“儒衣羞此别,去抵 汉 公卿。”
- 基本含义
- 指儒家学者的衣服,比喻儒家的思想和道德标准。
- 详细解释
- 儒衣是由“儒”和“衣”两个词组成的,儒指儒家学说,衣指衣服。儒衣一词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学派,儒家强调道德修养、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因此,儒衣成语比喻儒家学说所代表的思想和道德标准。
- 使用场景
- 儒衣一词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行为举止符合儒家思想和道德标准,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修养。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道德高尚,具备儒家学问的特点。
- 故事起源
- 儒衣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儒家学派。儒家学派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儒家学说强调道德修养、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儒家学者通常穿着一种特殊的衣服,称为儒衣。因此,儒衣成语就是用来形容儒家学者的衣服,进而引申为儒家思想和道德标准的象征。
- 词语结构
- Subject + 像征性的儒衣
- 例句
- 1. 他的言行举止都很符合儒衣。2. 这位老师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为人处世也是儒衣。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儒衣与儒家学说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儒家学说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而儒衣则是儒家学者的衣服,代表着儒家思想和道德标准。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儒家学说和儒衣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儒家经典著作,如《论语》和《大学》等。这些书籍将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儒家学说的原理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要像儒衣一样,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2. 初中生:他的品德好得像儒衣一样,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尊敬。3. 高中生:在学校里,我们要以儒衣为榜样,追求高尚的道德和学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