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野牛的词语解释
野牛的意思
拼音:yě niú    注音:ㄧㄜˇ ㄋㄧㄨˊ
基本解释

◎ 野牛 yěniú
[wild ox;bison] 哺乳动物、形状跟家牛相似,身体高大,毛褐色,头部和颈部有长毛,背部隆起。吃树皮,树叶等。有好几种,分别产于亚洲、欧洲和美洲,现存不多,是一种珍奇的动物

英文翻译

1.wild ox; buff; buffalo

详细解释

野生哺乳动物。形状与家牛相似。因产地不同而有多种,属珍奇动物。《穆天子传》卷二:“ 春山 百兽之所聚也,飞鸟之所栖也。……爰有赤豹、白虎、熊罢、豺狼、野马、野牛、山羊、野豕。” 郭璞 注:“今 华阴县 有野牛、山羊,肉皆千斤。”《论语·季氏》“虎兕出於柙” 宋 朱熹 集注:“兕,野牛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犛牛》:“出西南徼外,居深山中,野牛也。”

基本含义
形容人或事物野性、粗犷、不驯顺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的性格、行为或事物的特点。比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粗犷、不拘小节,或者形容一个物品的外表粗糙、不精致。
故事起源
野牛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被用来形容粗犷和野性。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民间故事和传说中。故事中的野牛常常被描绘为强大而不受拘束的动物,象征着原始力量和自由。
词语结构
野牛是一个两个字的成语,由“野”和“牛”两个字组成。
例句
1. 他的性格像野牛一样,总是粗鲁无礼。2. 这块石头外表粗糙,像一头野牛一样坚硬。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野牛的形象与具有粗犷、野性特点的人或事物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中与野牛相关的故事、传说和艺术作品,以加深对该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脾气像野牛一样暴躁。2. 初中生:那个男孩打篮球的风格像野牛一样粗犷。3. 高中生:这个地方的环境像野牛一样野性和原始。4. 大学生:他的创作风格像野牛一样大胆和激进。
(0)
诗文中出现“野牛”的诗词

采珠歌

贫儿衣中珠,本自圆明好。

不会自寻求,却数他人宝。

数他宝,终无益,只是教君空费力。

争如认取自家珍,价值黄金千万亿。

此宝珠,光最大,遍照三千大千界。

从来不解少分毫,刚被浮云为障碍。

自从认得此摩尼,泡体空花谁更爱。

佛珠还与我珠同,我性即归佛性海。

珠非珠,海非海,坦然心量包法界。

任你尘嚣满眼前,定慧圆明常自在。

不是空,不是色,内外皎然无壅塞。

六通神慧妙无穷,自利利他宁解极。

见即了,万事毕,绝学无为度终日。

怕兮如未兆婴儿,动止随缘无固必。

不断妄,不修真,真妄之心总属尘。

从来万法皆无相,无相之中有法身。

法身即是天真佛,亦非人兮亦非物。

浩然充塞天地间,只是希夷并恍惚。

垢不染,光自明,无法不从心里生。

心若不生法自灭,即知罪福本无形。

无佛修,无法说,丈夫智见自然别。

出言便作狮子鸣,不似野牛论生灭。

(0)

地驱乐歌·其一

青青黄黄,雀石颓唐。槌杀野牛,押杀野羊。

(0)

九日登长城关楼

边帅高登百尺楼,遥天极目迥消愁。

穹庐远向西番徙,烽火无劳内地忧。

野牛羊随处牧,千家禾参满场收。

喜看安阜叨清宴,醉倚黄花插白头。

(0)

荆门行

江边行人暮悠悠,山头殊未见荆州。

岘亭西南路多曲,栎林深深石镞镞。

看炊红米煮白鱼,夜向鸡鸣店家宿。

南中三月蚊蚋生,黄昏不闻人语声。

生纱帷疏薄如雾,隔衣噆肤耳边鸣。

欲明不待灯火起,唤得官船过蛮水。

女儿停客茆屋新,开门扫地桐花里。

犬声扑扑寒溪烟,人家烧竹种山田。

巴云欲雨薰石热,麋鹿度江虫出穴。

大蛇过处一山腥,野牛惊跳双角折。

斜分汉水横千山,山青水绿荆门关。

向前问个长沙路,旧是屈原沈溺处。

谁家丹旐已南来,逢著流人从此去。

月明山鸟多不栖,下枝飞上高枝啼。

主人念远心不怿,罗衫卧对章台夕。

红烛交横各自归,酒醒还是他乡客。

壮年留滞尚思家,况复白头在天涯。

(0)

怀中诗

赋性由来似野牛,偶携竹杖过江头。

饭囊带露装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足踏开尘世路,一生历尽古今愁。

从兹不复依门户,荒犬何劳吠不休。

(0)

洧川田家

榆绕村庄柳绕垣,绿阴深处启柴门。

平芜满野牛羊卧,落穗盈阶鸟雀喧。

蓑笠雨晴当户挂,机梭夜静隔邻闻。

馀年深觉为农好,望断南云想故园。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