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余花一词常用于描述事物即将结束或已经结束,只剩下微不足道的一点东西。可以用来形容某个项目的最后阶段,或者形容某个人的最后成就。也可以用来表达某个人或物的余情、余味、余韵等。
- 例句
- 1. 他的事业已经到了余花的阶段,只剩下一点微不足道的成就。2. 这个项目已经进入余花阶段,只剩下最后的一项任务了。3. 虽然他已经离开了,但他的余花还在人们的心中绽放。
- 基本含义
- 余花指的是花朵盛开之后,余下的花瓣。引申为事情发展到最后阶段,只剩下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东西。
- 基本解释
(1).残花。 南朝 齐 谢朓 《游东田诗》:“鱼戱新荷动,鸟散餘花落。” 明 张宁 《念奴娇》词:“暮春天气,叹春色三分,二分僝骤。蝶体鶯情,留恋处,偏在餘花剩柳。”
(2).其他的花。 南唐 孙鲂 《主人司空后亭牡丹》诗:“体物真英气,餘花似庶人。”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楚辞·离骚》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了解屈原的生平和楚国的历史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余花一词的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花朵凋谢后,只剩余花瓣。初中生:这个项目已经到了余花的阶段,只剩下最后的一项任务了。高中生:他的学业已经进入余花阶段,只剩下一点微不足道的成果。大学生:他的事业已经到了余花的阶段,只剩下一点微不足道的成就。成年人:虽然他已经离开了,但他的余花还在人们的心中绽放。
- 故事起源
- 《楚辞·离骚》是中国古代楚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余花逢春者”一词出自屈原的《离骚》。这首诗描绘了屈原在离开楚国后,对国家的思念和对自己命运的悲伤。其中的“余花逢春者”一句,形象地表达了花朵在春天来临时还能绽放的美丽景象,同时也隐喻了人们在世间一生中所能留下的微不足道的东西。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余花与事物的最后阶段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朵花朵在春天来临时仍然绽放,但只剩下一点微不足道的花瓣余下,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体词“余花”由两个字组成,其中“余”表示剩余、残留,“花”表示花朵。整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事物发展到最后阶段,只剩下微不足道的一点东西。
- 详细解释
- 余花一词源自《楚辞·离骚》中的“余花逢春者”一句,原意是指盛开的花朵在春天来临时还能绽放。后来,人们将这种情景引申为事物发展到最后阶段,只剩下微不足道的一点东西。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不可逆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