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宴会上的酒足饭饱,大家喝得醉醺醺的场景。也可用于形容个人或团体过度沉迷于某种事物,失去理智的状态。
- 例句
- 1. 宴会上大家喝得都快要覆醴了。2. 他太过沉迷于游戏,已经覆醴于其中。
- 基本含义
- 形容饮酒过量,喝得醉熏熏的样子。
- 基本解释
《战国策·燕策一》:“﹝ 苏秦 ﹞曰:‘足下不知也。臣邻家有远为吏者,其妻私人。其夫且归,其私之者忧之。其妻曰:‘公勿忧也,吾已为药酒以待之矣。’后二日,夫至。妻使妾奉巵酒进之。妾知其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言之则逐主母,乃阳僵弃酒。主父大怒而笞之。’”后以“覆醴”谓隐瞒真相,代人受过。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主妾覆醴,以罪受戮; 王陵 庭争,而 陈平 顺旨。”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形容喝酒过量的成语,如“醉翁之意不在酒”、“酒囊饭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爸爸喝了很多啤酒,晚上回家的时候已经覆醴了。2. 初中生:他们在生日派对上喝得很醉,有些人已经覆醴了。3. 高中生:考试结束后,同学们举行了一场狂欢派对,大家都喝得覆醴。
- 故事起源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公元前633年,齐国的公子重耳逃亡到晋国,被晋文公接纳。有一次,晋文公宴请齐国贵族,齐国的贵族们都喝得酩酊大醉,齐国的公子重耳却一点也不醉。晋文公问他为何不醉,重耳回答说:“醉酒本是人生乐事,但是我现在身处逃亡之中,心情不畅,所以无法尽情享受。”晋文公听后,深为感动,于是对他说:“君子之饮酒,不在量多少,而在乐在其中。”这就是“覆醴”成语的故事起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宴会上喝得醉熏熏的样子,以及喝得太多酒后倒下的情景。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其中形容词为“覆”,名词为“醴”。
- 详细解释
- 成语中的“覆”指倒,颠倒;“醴”指美酒。这个成语形容人喝酒过多,已经喝得醉熏熏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