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双旌的词语解释
双旌的意思
拼音:shuāng jīng    注音:ㄕㄨㄤ ㄐㄧㄥ
基本解释

(1). 唐 代节度领刺史者出行时的仪仗。《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节度使掌总军旅,顓诛杀。初授,具帑抹兵仗诣兵部辞见,观察使亦如之。辞日,赐双旌双节。”
(2).泛指高官之仪仗。 唐 李商隐 《为怀州李中丞谢上表》:“赐以竹符之重,遂使 霍氏 固辞之第,早建双旌。” 徐炯 注:“双旌唯节度领刺史者有之,诸州不与焉。今则通用为太守之故事矣。” 元 刘忠之 《太常引·送郭复斋》词:“何处望双旌,泛千里孤舟月明。” 明 王世懋 《送李太史元甫册封蜀藩》诗:“玉检金泥出大庭,双旌万里去冥冥。”
(3).借指高官。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倘或无知猖獗,突犯双旌,虽手握兵符,徵调不及,一时亦无如之何。”参见“ 双节 ”。

基本含义
指两面旗帜,比喻双方力量相当,互不相让。
详细解释
双旌是由“双”和“旌”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古代战争中,将军们常常在战场上使用旌旗来指挥士兵。当两军力量相当时,双方的旌旗会在战场上并列,象征着双方势均力敌,互不相让。因此,“双旌”成语引申为双方力量相当,互不相让的意思。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双方势均力敌,互不相让的情况。也可用来形容双方在某一事物上的竞争或对抗。
故事起源
关于“双旌”的故事并不多见,但可以通过引申义来理解。旌旗在古代战争中是非常重要的指挥工具,代表着军队的威严和统一。在双方力量相当的战场上,双方的旌旗会并列在一起,这象征着双方势均力敌,互不相让。因此,人们将“双旌”引申为双方力量相当,互不相让的意思。
词语结构
形容词+名词
例句
1. 这场比赛真是双旌对决,谁都不知道最后谁会胜出。2. 在商场上,这两个品牌一直是双旌并驾齐驱。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双旌”与旗帜并列的形象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可以想象两面旗帜在战场上高高飘扬,象征着双方力量相当,互不相让。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力量相当、互不相让相关的成语,如“势均力敌”、“胶着状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比赛中,两个队伍的实力很接近,可以说是双旌对决。2. 初中生:这场辩论赛上,双方的观点都很有说服力,可以说是双旌对垒。3. 高中生:在高考中,考生们的分数都很接近,形成了双旌并驾齐驱的局面。
(0)
诗文中出现“双旌”的诗词

赠李傅

知因公望掩能文,誓激明诚在致君。

曾罢双旌瞻白日,犹将一剑许黄云。

摇窗竹色留僧语,入院松声共鹤闻。

莫被此心生晚计,镇南人忆杜将军。

(0)

送王使君赴太原行营

太白明无象,皇威未戢戈。

诸侯持节钺,千里控山河。

汉驿双旌度,胡沙七骑过。

惊蓬连雁起,牧马入云多。

不卖卢龙塞,能消瀚海波。

须传出师颂,莫奏式微歌。

(0)

途次华州陪钱大夫登城北楼春望因睹李崔令狐三相国唱和之什翰林旧侣继踵华城山水清高鸾凤翔集皆忝宿眷遂题此诗

城楼四望出风尘,见尽关西渭北春。

百二山河雄上国,一双旌旆委名臣。

壁中今日题诗处,天上同时草诏人。

莫怪老郎呈滥吹,宦途虽别旧情亲。

(0)

雨中花慢·其一

倦贰文昌,乐请左符,双旌去指东藩。

有腰金新宠,昼锦荣观。

独步文章,家传素业,世宝青毡。

动欢声和气,里巷初惊,侍从衣冠。

朱门映柳,绮窗临水,盛游应记当年。

端解道、香留罗袜,墨在蛮笺。

惆怅江边侧帽,寻思花底遗鞭。

不如沈醉,莫思身外,且斗樽前。

(0)

投太原李司空

烟尘绕北京,千里动人情。

位压中华险,功排上将荣。

四方分万石,三镇拥双旌

大郡为深寄,河湟仗素城。

雄才身挺拔,柱石势映倾。

霍氏勋元重,胡家正本清。

殊恩酬义勇,积庆自忠贞。

海岱乘时出,风云得气生。

虎头膺将号,龙额擅侯名。

曲蘖功归酒,盐梅味到羹。

碧霄长日路,黄犬少年行。

号令诛无轨,观风审未萌。

物情周智用,宾礼尽逢迎。

促座杯心亚,开场镜面平。

神隈旗干动,虎占地衣狞。

紫绶分排马,青娥乱替觥。

鱼金垂重獭,罗袖拂球轻。

暖合朝呈简,深帘夜按笙。

栖遑穷蔡泽,孱弱病刘桢。

试暗秦台下,应回照胆明。

(0)

送李将军赴定州

双旌汉飞将,万里授横戈。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

鼓鼙悲绝漠,烽戍隔长河。莫断阴山路,天骄已请和。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徐钧 陈藻 吴泳 萧立之 罗玘 罗钦顺 刘诜 林俊 殷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