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修禊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和古代典籍中。可以在研究古代宗教和祭祀仪式的文献中找到相关的描述和使用。
- 例句
- 1. 古代帝王会定期举行修禊仪式,以祈求国家的安宁和繁荣。2. 修禊仪式中,人们会进行洗浴和祭祀的活动。
- 基本含义
- 修禊指的是古代帝王或贵族进行的一种祭祀仪式,目的是为了祈求国家的安宁和风调雨顺。
- 基本解释
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 三国 魏 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称为修禊。《世说新语·企羡》“ 王右军 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 刘孝标 注引 晋 王羲之 《临河叙》曰:“ 永和 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 会稽 山阴 之 兰亭 ,修禊事也。” 宋 张耒 《和周廉彦》诗:“修禊 洛 滨期一醉,天津春浪緑浮堤。”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三月三日是古人修禊节,也便是我们绝好的野餐时期。流觞曲水,不但仿古人余韵,而且有趣。”按古人临水修禊不只行于春季三月,亦有行于秋季七月者,然以春禊为常。参阅《宋书·礼志二》。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古代宗教和祭祀仪式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修禊的相关内容,包括其他古代祭祀仪式和宗教活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修禊仪式,祈求学业顺利。2. 初中生:古代帝王会进行修禊仪式,以祈求国家的安宁和繁荣。3. 高中生:修禊是古代一种重要的祭祀仪式,通过洗浴和祭祀来净化心灵和祈求神灵的保佑。4. 大学生:虽然现代社会很少有修禊的仪式,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了解到古代人们的宗教和祭祀信仰。
- 故事起源
- 修禊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尚书·洪范》中,其中记载了周朝的一些祭祀仪式。修禊作为一种祭祀活动,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帝王和贵族会定期举行修禊仪式,以祈求国家的繁荣和和谐。修禊仪式包括了洗浴和祭祀,被认为是一种净化心灵和祛除厄运的方式。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记忆修禊这个词语:1. 将“修”和“禊”分开记忆,将“修”与修行、修正联系在一起,将“禊”与祭祀、洗浴联系在一起。2. 想象古代帝王或贵族在修禊仪式中洗浴祭祀的场景,形象化记忆。
- 词语结构
- 修禊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修”为动词,意为修行、修正;“禊”为名词,表示古代祭祀的一种形式。
- 详细解释
- 修禊源自古代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宗教仪式。在古代中国,帝王或贵族会定期举行修禊仪式,以祈求国家的繁荣和和谐。修禊一词中的“修”意为修行、修正,而“禊”则是古代祭祀的一种形式,包括洗浴和祭祀。通过修禊仪式,人们相信可以净化心灵、祛除厄运、祈求神灵的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