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犹持身。 宋 曾巩 《司封郎中孔君墓志铭》:“君事母孝,持己约,与人交,尽其义。”《清史稿·礼烈亲王代善传》:“ 永恩 性宽易而持己严,袭爵垂五十年,淡泊勤俭,出处有恒。”参见“ 持身 ”。
- 基本含义
- 指能够自律、自制,不轻易被外界的诱惑或压力所影响,保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 详细解释
- 持己是由动词“持”和代词“己”组成的成语。其中,“持”表示持有、保持,而“己”指的是自己。持己的意思是指一个人能够自律、自制,不被外界的诱惑或压力所动摇,坚守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 使用场景
- 持己这个成语常用于教育、劝诫和赞美的场合。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有自律的品质,能够在面对诱惑或困难时保持冷静和坚定。同时,持己也可以用来提醒他人要保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不随波逐流。
- 故事起源
- 关于持己的故事并不多见,但它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理念之一。儒家强调个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持己正是其中之一。儒家学者认为,一个人只有能够自律、自制,才能够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 词语结构
- 动词+代词
- 例句
- 1. 他总是能够持己,从不受外界的干扰。2. 在困难的时候,他能够持己坚持下去。3. 作为一名领导,他一直能够持己为人,不受贪婪的诱惑。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持己这个成语:1. 将“持己”拆分成“持”和“己”,并理解其基本含义。2. 将其与自律、自制等概念联系起来,形成联想。3. 创造例句,将其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儒家经典著作,如《论语》和《大学》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持己,不被游戏诱惑。2. 初中生:在面对考试压力时,我要持己保持冷静。3. 高中生:作为班长,我要持己为人,以身作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