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掛口”。犹言提及,谈到。 宋 欧阳修 《与梅圣俞书》:“他事非独不掛口,亦不关心,固无浅深可示人也。” 宋 苏轼 《送刘邠倅海陵》诗:“君不见 阮嗣宗 ,臧否不挂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誓师》:“无耻之言,休再掛口。”
- 基本含义
- 挂口指的是在说话时不加掩饰地直言不讳,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观点。
- 详细解释
- 挂口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它的意思是像挂在嘴边一样,毫不犹豫地说出自己的话。这个成语强调了直率、坦诚的态度,表示一个人在交流中不藏私心,不隐瞒真实想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
- 使用场景
- 挂口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直言不讳,坦率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意见。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在讨论问题或交流观点时的态度,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批评、建议或指导他人时的直率态度。
- 故事起源
- 关于挂口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明确记载,但它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常用成语。这个成语的起源可能与古代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交流习惯有关,强调了直言不讳的品质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 词语结构
- 挂口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挂”意为悬挂、悬挂着,第二个字“口”意为嘴、口。结构简单明了,形象地描绘了直言不讳的态度。
- 例句
- 1. 他是一个挂口的人,从来不会说假话。2. 我们需要更多像他这样挂口的人,才能真实地了解问题的本质。3. 在讨论问题时,我们应该挂口而不是闪烁其词。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挂”的形象联系,想象一个人把自己的话语像挂在嘴边一样毫不犹豫地说出来,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挂口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与直率、坦诚相关的其他成语,如“直言不讳”、“坦率无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老师,我觉得这个游戏不好玩,可以换一个吗?我是挂口的哦!2. 小学生:我觉得我们应该多做一些实验,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我是挂口的同学!3. 初中生:老师,我认为我们学校应该增加更多的体育课程,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更健康。我是挂口的学生!4. 高中生:我认为政府应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我是挂口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