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环境或景象的昏暗、暗淡。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面色昏暗、容光焕发不明。
- 例句
- 1. 整个房间昏黄一片,给人一种阴暗的感觉。2. 天空昏黄,预示着暴风雨的来临。
- 基本含义
- 形容光线昏暗,色彩暗淡。
- 基本解释
[释义]
(形)暗淡模糊的黄色(用于天气、灯光等)。
[构成]
偏正式:昏(黄
[例句]
月色昏黄。(作谓语)昏黄的灯光。(作定语)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昏暗、色彩暗淡相关的成语,如昏天黑地、暗无天日等。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形容光线明亮、色彩鲜艳的成语,如明亮照人、色彩斑斓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房间里的灯光昏黄,我有点害怕。2. 小学生:下雨天的时候,天空昏黄,看起来很压抑。3. 初中生:他的脸色昏黄,看起来很不健康。4. 高中生:那个废弃的建筑物里一片昏黄,给人一种诡异的感觉。
- 故事起源
- 《诗经·小雅·采蘩》中有一句“昏黄颓丧”,形容了当时的景象非常昏暗、悲伤。后来,这个成语就被引用来形容光线暗淡、色彩黯淡的情况。
- 英文翻译
1.pale yellow; faint; dim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黄昏时分,太阳已经落下,天空变得昏暗,色彩黯淡。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昏黄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昏黄 hūnhuáng
[yellowish] 黄昏;形容天色、灯光等呈幽暗的黄色或有风沙的天色
日落的时候,天地间一片昏黄
(1).黄昏。 唐 李颀 《古从军》诗:“白日登山望烽火,昏黄饮马傍 交河 。” 宋 王观 《临江仙》词:“燕子归来人去也,此时无奈昏黄。”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木本》:“此树朝开暮合,每至昏黄,枝叶互相交结,是名合欢。”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天问》:“它到底走了多少里程,从清早直到昏黄?”
(2).暗淡模糊的黄色。 唐 韩偓 《曲江晚思》诗:“水冷鷺鷥立,烟月愁昏黄。” 明 汪道昆 《洛水悲》:“空山晚翠,古渡昏黄,日云暮矣。” 清 龚自珍 《菩萨蛮·四月十九日薄暮即事》词:“楼外月昏黄,口脂闻暗香。” 叶圣陶 《线下·潘先生在难中》:“电灯亮了一会了,仿佛比平时昏黄一点,望去好像一切的人物都在雾里梦里。”
(3).指黑暗的时代。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迄今所述,止于昏黄,若去而求明星於尔时,则亦有可言者一二。”
- 近义词
朦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