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 tuò hú qiāo quē ㄊㄨㄛˋ ㄏㄨˊ ㄑㄧㄠ ㄑㄩㄝ
唾壶敲缺(唾壺敲缺)
见“ 唾壶击缺 ”。
- 基本含义
- 指对人或事物进行无端的诋毁、中伤。
- 使用场景
- 该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无端地中伤别人,或对某事进行无端的诋毁。可以用于讽刺、批评某人的恶意行为。
- 故事起源
- 唾壶敲缺的故事起源于《汉书·杨胡传》。故事中,杨胡是西汉时期的一个官员,他因为在宴会上拿着唾壶敲打宴会上的瓷器而被人讥讽。后来,这个故事被用来形容对人或事物进行无端的诋毁、中伤。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主语为“唾壶”,谓语为“敲缺”。
- 例句
- 1. 他总是喜欢唾壶敲缺,毫无道理地中伤别人。2. 别再听信那些唾壶敲缺的话,他们只是想破坏你的声誉。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唾壶敲缺”与“无端中伤”联系在一起,形象地想象一个人用唾壶敲打别人的瓷器,表示对别人进行无端的诋毁。
- 延伸学习
- 进一步学习成语的来源和用法,了解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例如“无中生有”、“捕风捉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唾壶敲缺,说我考试作弊,其实我是认真复习的。2. 中学生:同学们不要唾壶敲缺,我们应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3. 大学生:在网络时代,唾壶敲缺现象越来越多,我们应该保持理性思考,不被谣言所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