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高中生
- 白莲教这个成语是形容那些伪装善良的邪恶势力或组织的。
-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那些打着善良宗教旗号,实际上从事邪恶活动的组织或势力。
- 例句
- 1. 这个团伙打着宗教的旗号,实际上是一个白莲教,他们的目的是利用信徒来谋取私利。2. 不要被那些打着善良宗教旗号的组织所迷惑,他们可能是一个白莲教。
- 基本含义
- 指伪装善良的邪恶势力或组织。
- 基本解释
◎ 白莲教 Báiliánjiào
[White Lotus society,a secret sect prevailed in the Qing Dynasty] 中国民间宗教之一,源于南宋佛教的一个支系,崇奉弥勒佛,元明清三代在民间流行,农民起义军常借百莲教名义号召群众组织斗争
- 延伸学习
- 了解中国历史中出现过的一些白莲教组织的案例,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背后的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个假冒的宗教组织是一个白莲教,他们骗人太坏了!2. 初中生: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被那些打着善良宗教旗号的白莲教所蒙蔽。
- 故事起源
- 白莲教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在古代,有一些组织打着宗教的幌子,实际上从事非法活动,危害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这些组织被称为白莲教,白莲教成为了一个负面的代名词。
- 英文翻译
1.{宗} White Lotus Society (元、明、清在民间流行的秘密教派, 因依托佛教白莲宗而得名)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白莲教”这个成语与邪恶势力或组织伪装成善良宗教的意思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帮助记忆其基本含义。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详细解释
假借“ 弥勒 下生”的民间秘密宗教团体。盛行于 元 、 明 、 清 。教派名目繁多,教内等级森严。常被用为农民起义的组织工具,如 元 末红巾起义, 清 嘉靖 白莲教大起义等。《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原来 萧芹 是白莲教的头儿。”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 石韞玉 ﹞出为 四川 重庆 守,白莲教之乱,三年戎马,极著劳绩。” 梁启超 《新民说》十一:“﹝ 乾隆 ﹞五十八年詔天下,大索白莲教首领不获。官吏以搜捕‘教匪’为名,恣行暴虐,乱机满天下。” 老舍 《四世同堂》五十:“白门是白莲教的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