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官灋 ”。国家的法规、法度、法律。《周礼·天官·大宰》:“以八灋治官府……六曰官灋,以正邦治。” 郑玄 注:“官灋,谓职所主之法度。” 孙诒让 正义:“官法,谓邦之大事各有专法,箸其礼节名数,若今会典、通礼之属,一官秉之,以授众官,使各依法共治之,是谓官法。”《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今 世名 不烦官法,手刃其人,以报父仇,特来投到请死,乞正 世名 擅杀之罪。”
- 基本含义
- 指官吏遵守法律,以法律为准则行事。
- 详细解释
- 官法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官指的是官员,法指的是法律。官法的含义是指官员必须遵守法律,以法律为准则行事。官法强调了官员应该依法行政,不得滥用职权,违法乱纪。它是中国古代官员廉政自律的重要原则。
- 使用场景
- 官法一词多用于描述官员的廉政自律和官员应该依法行政的情况。可以用于政治、法律、教育等领域的讨论中。
- 故事起源
- 官法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高帝纪》中,用来描述刘邦在创立汉朝时,对官员廉政自律的要求。后来,官法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原则,用来规范官员的行为。
- 词语结构
- 官法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属于形容词短语。
- 例句
- 1. 官员应该牢记官法,廉洁奉公。2. 这位官员违反了官法,被追究责任。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官法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官员站在法律的一边,遵守官法,依法行事。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了解中国古代的官员制度和廉政文化,深入了解官法的含义和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遵守官法,不要作弊。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要遵守官法,做一个守法的好学生。3. 高中生:官员应该严格遵守官法,为人民服务。4. 大学生:学习法律专业的学生应该深入研究官法的内容,为将来的法律工作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