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动荡不安。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情绪激动不稳定或内心动荡的状态。
- 例句
- 1. 这个国家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崩荡,现在终于开始走上了稳定发展的道路。2. 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公司的业务也开始出现崩荡的迹象。
- 基本含义
- 形容局势动荡不安或情绪激动不稳定。
- 基本解释
亦作“ 崩盪 ”。崩溃动荡。 唐 元结 《乱风诗·至伤序》:“古有伤王,以崩盪之餘,无恶不为也。”《新唐书·诸夷蕃将传·冯盎》:“ 隋 季崩荡,海内震骚, 唐 虽应运,而风教未孚, 岭 越 无所係属。” 清 李沂 《扬州参将李铁脸歌》:“神州大势渐崩荡,谁把赤心报君上。”
见“ 崩荡 ”。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动荡、不稳定相关的成语,如“动荡不安”、“风雨飘摇”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国家经历了崩荡,大家都很害怕。2. 初中生: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这个行业开始出现崩荡的迹象。3. 高中生:这个社会存在着各种问题,局势动荡不安。4. 大学生:我的情绪一直很崩荡,需要找到平衡的方法来调节。5. 成年人:在这个不稳定的时期,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应对崩荡的局势。
- 故事起源
- 崩荡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僖公十三年》:“国崩而后灭。”后来成为常用的词语。故事中的“国崩”指的是国家的基础崩溃,导致国家灭亡的局势。这个成语通过描述国家的崩溃,表达了局势动荡不安的含义。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崩荡”想象成一座山峰摇摇欲坠的景象,形象地表示局势动荡不安的状态。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结构简洁明了。
- 详细解释
- 崩荡是由“崩”和“荡”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崩指倾覆、崩塌,荡指摇动、动荡。合在一起形容局势动荡不安或情绪激动不稳定的状态。比喻事物的基础不稳固,随时可能崩溃或发生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