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平息事端。《后汉书·鲁恭传》:“刺史、太守不深惟忧民息事之原,进良退残之化,因以盛夏徵召农人,拘对考验,连滞无已。” 清 梅曾亮 《书棚民事》:“由前之説,可以息事;由后之説,可以保利。”
- 基本含义
- 指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或避免纷争,暂时压制或消除矛盾,以平息事态。
-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或避免冲突,暂时隐藏或解决问题,以平息纷争。它强调了通过暂时的妥协或掩盖真相来维持和谐的重要性。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政府或领导者在处理社会事件或纠纷时采取的策略。它也可以用于形容个人在处理家庭或工作中的矛盾时选择平息纷争的方式。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故事《史记·平准书》。故事中,当时的汉代宰相萧何在处理两个贵族的纠纷时,采取了息事宁人的策略,以避免冲突升级。
- 词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三个汉字组成,其中“息”表示平息、停止,“事”表示事情、纠纷,“宁”表示安定、平静,“人”表示人们。整个成语通过组合这些字,表达了平息事态、维护社会稳定的含义。
- 例句
- 1. 领导者在处理纷争时,应该学会适时采取息事宁人的策略。2. 为了避免冲突,他选择了暂时忍让,以息事宁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息事宁人”这个成语与处理矛盾、维护和谐的概念联系起来,帮助记忆其含义。可以想象一个人平静地解决纠纷,将冲突平息下来,以维护社会稳定。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息影藏形”、“息机立断”等,以扩展你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遵守校规,不要打架斗殴,要学会息事宁人。2. 初中生:班级里有时会发生一些小矛盾,我们应该用息事宁人的方式解决问题。3. 高中生:在社会上,有时政府会采取息事宁人的策略来维持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