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舒展眉目。《后汉书·蔡邕传》:“ 胡老 乃扬衡而笑,援琴而歌。” 李贤 注:“衡,眉目之间也。”
- 基本含义
- 指快速而准确地辨别事物的轻重缓急,判断是非曲直。
- 详细解释
- 扬衡源自《汉书·王莽传》,原指古代秤上的两个扬杆,用于称量轻重。引申为比喻准确地判断事物的轻重缓急,明辨是非曲直。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和辨别能力,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事物的轻重缓急。
- 故事起源
- 据说,王莽曾有一位朋友,他们一同去参加一个宴会。在宴会上,服务员拿着一个装满酒的杯子,问这位朋友:“这个杯子是满的还是空的?”这位朋友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一个羽毛,轻轻地放在杯子上,羽毛没有掉下来。他回答说:“这个杯子是空的。”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就开始用“扬衡”来形容能够准确判断事物轻重缓急的人。
- 词语结构
- 动宾式成语。
- 例句
- 1. 他扬衡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几乎每次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2. 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我们需要具备扬衡的能力,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扬衡”拆分为“扬”和“衡”,“扬”可以理解为高举、提起,而“衡”可以理解为秤,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形象。可以想象自己高举秤杆,准确地判断事物的轻重缓急。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明辨是非”、“审时度势”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是个扬衡的好学生,他总能准确地判断哪个题目更重要。2. 初中生:老师夸奖我是个扬衡的学生,因为我能够快速判断哪个科目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3. 高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扬衡的人,能够准确地判断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