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猛烈攻击。《隋书·史祥传》:“ 祥 至 须水 ,两军相对, 公理 未成列, 祥 纵击,大破之。” 唐 段成式 《剑侠传·郭伦观灯》:“挥臂纵击,如搏婴儿。”《清史稿·饶余敏郡王阿巴泰传》:“二更,行礮发不絶声, 锦州 人闻之,谓 大凌河 兵逸,争出应之,师纵击,斩馘甚众。”
(2).随意击打。 唐 南卓 《羯鼓录》:“独 高力士 遣取羯鼓,上旋命之临轩纵击一曲,曲名《春光好》。”
- 基本含义
- 纵横捭阖,猛烈攻击。
- 详细解释
- 纵击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某种攻击或进攻方式具有迅猛、猛烈的特点。它源自军事用语,原指纵队的进攻,后来引申为一种迅猛而猛烈的攻击方式。
- 使用场景
- 纵击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物在攻击或进攻时表现出迅猛、猛烈的态势。可以用来形容战争、竞赛、辩论等领域中的进攻方式。
- 故事起源
- 纵击这个成语起源于中国古代战争中的纵队进攻方式。在古代战争中,纵队进攻常常具有迅猛、猛烈的特点,能够有效地突破敌方防线。后来,这种进攻方式的特点被引申到其他领域,形成了纵击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纵击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纵”是动词,表示纵横捭阖、迅猛进攻的意思;“击”是动词,表示打击、攻击的意思。
- 例句
- 1. 在比赛中,他以纵击的姿态迅速攻下了对手的防线。2. 这支队伍以纵击的方式展开了进攻,迅速取得了胜利。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纵击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纵队迅猛地向前冲击的场景,以帮助记忆纵击的意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横扫千军”、“猛攻如火”等,以扩展对攻击方式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在比赛中纵击了对方的篮筐,获得了胜利。2. 初中生:历史上有许多纵击的战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 高中生:在辩论比赛中,他用纵击的辩论方式迅速击溃了对方的观点。4. 大学生:这个团队以纵击的姿态在市场上迅速占领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