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寓形一词常用于描述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幅画作或一部电影能够通过生动的形象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此外,也可以用于形容一种表演或表达方式能够通过形象的方式更好地传达信息。
- 例句
- 1. 这幅画真是寓形,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的世界。2. 这部电影的特效非常出色,寓形的表现方式让观众感受到了电影中的故事情节。
- 基本含义
- 比喻艺术作品能够生动地表现事物的形象。
- 基本解释
寄托其形体。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已矣乎,寓形宇内復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唐 白居易 《和答诗·和<思归乐>》:“人生百岁内,天地暂寓形。” 宋 苏轼 《和寄天选长官》:“寓形宇宙间,佚我方以老。”
- 延伸学习
- 如果对艺术和文学有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形表现方式,如中国传统绘画和戏曲中的寓形手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幅画真是寓形,画中的动物看起来像真的一样。2. 初中生:这部电影用了很多特效,寓形的表现方式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描写非常寓形,读者可以通过作者的文字感受到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
- 故事起源
- 《庄子·外物》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叫做鲁仲连的人,他非常善于雕刻。他曾经雕刻了一只鹤,这只鹤栩栩如生,栩栩如生,仿佛活灵活现。有人问他是如何做到这样的效果,他回答说:“我不是单纯地雕刻鹤的形象,而是将鹤的灵性寓于雕刻之中。”从此以后,人们就用“寓形”来形容这种将形象寓于艺术作品之中的表现方式。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寓形”与“形象”相对应来记忆。寓形指的是将形象寓于艺术作品之中,所以可以将“寓形”理解为“寓于形象”。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寓形一词来源于《庄子·外物》篇,寓意是将形象寓于艺术作品之中。这个成语形容艺术作品能够通过形象的表现方式,生动地展现出事物的本质和特点。它强调了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让观者产生共鸣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