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丛兰,丛生的兰草。《楚辞·招魂》:“光风转蕙,氾崇兰些。” 王念孙 《读书杂志馀编·楚辞》:“崇兰,犹丛兰耳。《文子·上德》:‘丛兰欲茂,秋风败之。’《説文》:‘丛,聚也。’《广雅》:‘崇,聚也。’是崇与丛同义。” 唐 刘禹锡 《省试风光草际浮》诗:“影碎翻崇兰,浮香转丛蕙。” 明 陈子龙 《富春渚》诗:“宾雁冥遥渚,崇兰芳幽林。”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余有诗赠之…… 武塘 魏子一 为书於粉壁, 贵阳 杨龙友 写崇兰诡石於左偏,时人称为三絶。”
- 基本含义
- 崇兰是一个形容词,指人的品德高尚,道德修养深厚。
- 详细解释
- 崇兰源自《诗经·小雅·崇丘》中的一句诗:“崇丘之祁,维叶崇丘。”其中,“崇丘”指的是一个地名,后来引申为崇高的意思。而“维叶崇丘”中的“维叶”是指人的品德和修养,崇兰即指人的品德高尚、修养深厚。
- 使用场景
- 崇兰一词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道德修养深厚的情况。可以用来表扬他人的高尚品德,或者自我要求自己提高道德修养。
- 故事起源
- 崇兰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诗经》。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地名崇丘,后来引申为崇高的意思。而“维叶崇丘”中的“维叶”指的是人的品德和修养,崇兰即指人的品德高尚、修养深厚。
- 词语结构
- 崇兰是一个形容词,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他的高尚品德使他成为大家崇兰的榜样。2. 她的道德修养很高,被大家称为崇兰之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崇兰”与高尚品德和道德修养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山上,高高在上,代表他的品德高尚、修养深厚。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崇兰相关的成语,如“崇山峻岭”、“崇尚”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崇兰的品德,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2. 初中生:我们应该学习崇兰的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3. 高中生:他的崇兰之风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激励我们努力成为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