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传言;流言;群体之言。《国语·晋语六》:“风听臚言於市,辨祅祥於謡。” 韦昭 注:“风,采也。臚,传也。采听商旅所传善恶之言。”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飞语一发,臚言四驰。”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原叙》:“爰取昔日所藏,詮次成帙,坿陈肊见,以当臚言,藉备异日史家之采择。”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总统之选,非能自庸妄陵猎得之,必其尝任方面与为国务官者,功伐既明,才略既著,然后得有被选资格,故虽以全国人民臚言推举,不至怐瞀而失其伦也。”
- 基本含义
- 指言辞朴实而真实,不做虚假修饰。
- 详细解释
- 胪言是由“胪”和“言”两个字组成的,其中“胪”指的是衙门中的低级官员,负责接待百姓的事务;“言”指的是言语、说话。胪言的意思就是指衙门中低级官员所说的话,含有真实、朴实的意味。这个成语中的“胪”字也可以指代平民百姓。
- 使用场景
- 胪言一词多用于形容言辞朴实真实,不做虚假修饰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直爽、真诚,不做虚假掩饰。也可以用来形容一篇文章或演讲内容质朴、真实,不夸大其词。
- 故事起源
- 关于胪言的具体故事起源目前尚无确切记载,但这个成语的意义与官场生活密切相关。在古代中国的官场中,衙门中的胪官负责接待百姓的事务,因此他们的言辞往往是直接、真实的,不会做虚假修饰。胪言这个成语就是以此为基础形成的。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两个单独的词组成。
- 例句
- 1. 他说话一向胪言直说,从不说假话。2. 这篇文章写得很胪言,没有任何夸张的修饰。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在古代的官场中,胪官接待百姓时他们的言辞是真实、朴实的,不做虚假修饰,这样就能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真实、朴实相关的成语,如“朴实无华”、“真言实语”等,来扩展对胪言这个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话总是很胪言,不会说谎话。2. 初中生:他的演讲很胪言,没有夸大其词。3. 高中生:这篇小说的描写很胪言,让人感受到真实的生活。4. 大学生:他的评论很胪言,不会过分吹捧。5. 成年人:在商业谈判中,胪言的沟通方式更能获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