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 周 代下大夫小宰、小司徒、小司空、小司寇、小司马的合称。《礼记·王制》“下大夫五人” 唐 孔颖达 疏:“ 周 礼五等国,悉三卿、五大夫、二十七士。”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燕礼小臣作下大夫二人媵爵》:“大夫五人者, 崔灵恩 所谓司徒之下置小宰、小司徒,司空之下置小司空、小司寇,司马事省置小司马一人是也。分言之曰卿曰大夫,合言之则三卿为上大夫,五大夫为下大夫。”
(2).爵位名。 战国 时 楚 魏 始设, 秦 汉 因之,为二十等爵的第九级。 汉 初以第七级公大夫以上为高爵,均有食邑。 汉文帝 以后,改以五大夫以上为高爵,仅得免役。《战国策·楚策一》:“ 楚 杜赫 説 楚王 以取 赵 。王且予之五大夫,而令私行。”《史记·高祖本纪》:“ 项梁 益 沛公 卒五千人,五大夫将十人。”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五大夫,第九爵也。”《汉书·食货志下》:“千夫如五大夫。” 颜师古 注:“五大夫,旧二十等爵之第九级也。至此以上,始免徭役。”
(3). 秦始皇 二十八年封禅 泰山 ,风雨暴至,避于树下,因此树护驾有功,按 秦 官爵封为五大夫。事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后世有人不明“五大夫”为 秦 官,而附会为五株松。 汉 应劭 《汉官仪》谓 始皇 所封的是松树。后因以为松的别名。 明 何景明 《古松歌》:“君不见 泰山 五大夫,零落今看在何处。”
- 基本含义
- 指医术高明、能治病救人的医生。
- 详细解释
- 五大夫是指在古代被认为医术高明的五位医生,分别是扁鹊、华佗、李时中、张仲景和孙思邈。他们的医术精湛,被人们称为“五大夫”。
-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医术高明、能够解救病人的医生。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领域的专家或能力出众的人。
- 故事起源
- 五大夫是根据历史上著名的医生而来。扁鹊是春秋时期的医术奇才,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名医,李时中是唐朝的医学家,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孙思邈是唐朝的医学家。他们的医术成就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后人称为“五大夫”。
- 词语结构
- 五大夫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 例句
- 1. 他的医术高明,被誉为五大夫之一。2. 这位医生是五大夫,治疗疑难杂症非常有经验。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五位医生的名字记忆起来,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扁鹊、华佗、李时中、张仲景、孙思邈,记住这五个名字,就能够记住五大夫的成语。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五位医生的医术成就和贡献,深入学习他们的故事和医学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是五大夫,他每次都能治好我的小病。2. 初中生:我梦想成为一名五大夫,为人们解除病痛。3. 高中生:五大夫的医术精湛,让我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4. 大学生:五大夫是医学史上的传奇,他们的医术成就令人敬佩。5. 成人:我希望能够找到一位五大夫,为我的健康保驾护航。